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选秀十年出不了几个新人,刘欢欢教练到底在教艺人什么“真东西”?

这些年看选秀节目,总有个怪现象:台上选手唱歌技巧拉满,高音飚到破音,舞蹈动作整齐划一,但节目一结束,大多人就像被按了删除键,连句“我记得你”都换不来。反倒是坐在导师席里的声乐教练刘欢欢,默默成了观众心里的“造星密码”——她带过的学员,从单依纯到希林娜依·高,好像总能精准踩在“让人记住”的点上。

刘欢欢教练

那问题就来了:都说选秀是“速食工厂”,刘欢欢凭什么能在这里头掏出“能吃很久”的艺人?

从“音乐老师”到“造星教练”:她见过了太多“会唱歌的人”

刘欢欢教练

刘欢欢的身份标签不少:中国音乐学院教师、中国好声音创造营中国新唱作人这些大综艺的常驻声乐指导,还有学员嘴里“会把你当‘活人’培养的欢姐”。但比这些标签更重要的,是她见过了“太多会唱歌的人”。

早年在音乐学院当老师时,她见过科班出身技巧顶尖却唱不出感情的;后来做综艺指导,又见过为了镜头炫技但声音没灵魂的。“很多人以为‘会唱歌’就是能飙高音、节奏稳,但对艺人来说,声音只是工具,你要用它讲出自己是谁。”她说这话时,手里还捏着学员的谱子,红笔圈了又圈——这里气息要沉,这里咬字得像“咬着花蜜”,别太直白。

刘欢欢教练

她带单依纯时,那姑娘刚16岁,嗓子干净得像张白纸,但唱永不失联的爱总差点意思。“欢姐没让我改技巧,就让我想想‘如果这是我第一次喜欢的人,我给他发消息时,心里是不是又甜又慌?’”后来单依纯在舞台上唱到“我们保持距离,就保持着心跳”,眼睛发亮,连导师李健都愣了一下:“这孩子,现在是活在自己的歌里了。”

她不教“标准答案”,只给“个人解锁器”

比起“怎么唱对”,刘欢欢更在意“怎么唱‘活’”。

有次带创造营的学员希林娜依·高,那姑娘改编了一首粤语老歌,自己加了段Rap,总觉得“不够炸”。刘欢欢没说“这里节奏快点”,而是让她去查这首歌的创作背景——原来原唱唱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时,普通人的期待与不舍。“你加的Rap,不是炫技,是告诉现在的年轻人:‘那时候的人,也和我们一样,会为未来紧张呀。’”后来希林在舞台上唱那首歌,唱到中间突然停下来,轻轻说一句“原来我们都在时代里”,台下直接炸出鸡皮疙瘩。

她从不给学员设“人设模板”。有的选手天生可爱,她就让声音里带点奶膘;有的性格冷,就建议她唱抒情歌时“用声音当毛线,一点点把听众裹起来”。“娱乐圈最不缺‘标准美人’,缺的是‘有味道的人’。”刘欢欢常说,“我的任务是把他们藏在声音里的‘自己’挖出来,不是塞个模子进去。”

行业“退潮”时,她更怕“人被冲走”

这几年选秀市场越来越冷,很多节目为了流量,硬把普通人“推”成偶像,结果艺人出道后暴露基本功不扎实、不会应对采访,最后反噬路人缘。刘欢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:“现在缺的是‘能走十年的艺人’,不是‘能红三个月的热搜’。”

她带过不少“素人学员”,有的来自小镇,没见过大场面,一上台腿抖得像筛糠。她不急着教唱歌,先陪他们聊天:“你知道为什么明星要练‘即兴发言’吗?不是为了让每个问题都答得滴水不漏,而是让你在紧张时,还能说出‘真实的我’。”有个学员第一次采访时被问“你觉得你为什么能出道”,差点哭出来,刘欢欢在旁边写纸条:“就说我喜欢唱歌,唱歌的时候我不怕。”后来那句话上了热搜,有人说:“原来红不红无所谓,敢‘真’的人最戳人。”

说到底,刘欢欢的“秘诀”听起来特简单:她把艺人当“活生生的人”,而不是“带货的偶像”。在这个流量当道、速食文化横行的娱乐圈,她像个“守旧派”固执地相信:声音会老,技巧会过时,但藏在声音里的“人”,能熬过所有潮起潮落。

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:为什么选秀十年,刘欢欢总能教出让人记住的新人?或许答案就藏在她的那句话里:“我带的不是‘明星苗子’,是‘会发光的普通人’——他们只需要知道自己要什么,剩下的,我帮他们把光擦亮点。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