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欢乐战队成团夜,当“音乐教父”遇上“一群疯子”,这场狂欢你看了吗?

要说娱乐圈里真正把“玩音乐”当成一辈子的事的人,刘欢绝对能排进前三。那个唱好汉歌时酒穿肠过、唱千万次的问时眼眶泛红的男人,这些年出现在大众面前时,总带着一股“我没在认真,我在较真”的劲儿——直到最近,一组“刘欢欢乐战队”的成团照刷屏,大家才突然反应过来:原来刘欢的“快乐”,是带着一群人把音乐玩出花来了。

刘欢欢乐战队

你以为的刘欢:严肃的“音乐教父”;实际的刘欢:带着战队“疯玩”的老顽童

提到刘欢,大多数人脑海里蹦出来的可能是“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之一”“格莱美评委”“大学教授”这些头衔,就连在歌手当导师时,他也总是一身黑衣、抱着吉他,开口就是“从和声走向来说”“这个音区的处理需要更细腻”。可你要是看过他带着“欢乐战队”排练的视频,肯定会大跌眼镜:

刘欢欢乐战队

“这首歌我编了个新 intro,你们猜猜加了个什么乐器?”他一边弹着钢琴,一边挤眉弄眼,像个拿到新玩具的孩子;看到学员即兴发挥时跑了调,非但不批评,反而拍着桌子喊:“好!就该这么‘乱’!音乐要是规规矩矩的,还有什么意思?”;有次排练到凌晨,大家累得趴在谱子上打盹,他突然抄起手边的三角铁,叮叮当当敲出一段旋律,把大家全笑醒了:“来,跟着这个节奏,把刚才的困虫都跳出去!”

难怪队里的年轻学员总说:“刘欢老师的‘欢乐’,不是那种嘻嘻哈哈的搞笑,是‘不管多大岁数,都要对音乐保持一颗孩子心’。”这种“疯”,其实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感染力——当一个人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彻底放开,身边的人自然会被点燃。

刘欢欢乐战队

“欢乐战队”的诞生:不是选出来的冠军,是“玩”出来的家人

可能有人问,“刘欢欢乐战队”到底是个啥?是某个选秀节目的限定组合?还是刘欢工作室的新项目?其实啊,它没那么“商业”,更像个“音乐老顽童带娃团”——成员里有刘欢在歌手带过的学员,有他音乐学院的学生,还有一起合作过十几年的老朋友,大家平时各忙各的,只要刘欢一句“来,咱们凑几个人玩会儿”,就能瞬间集结。

“其实没想过要成团,就是觉得,有些音乐光自己听太可惜了。”刘欢在一次采访里这么说。比如他们那首翻唱的弯弯的月亮,加入了一段侗族大歌的合唱,是学员从家乡带来的素材;还有原创的山风吹,编曲时把刘欢老家山西的梆子戏和学员彝族的口弦琴揉在了一起,“你们听,这里是不是像两座山在隔空对话?”他指着谱子上的音符,眼睛里闪着光,像个终于说服了小伙伴分享糖果的孩子。

这种“不功利”,反而让他们的音乐充满了生命力。没有精致的修音,没有刻意的炫技,甚至有些地方能看到学员弹错琴后吐舌头的样子,可恰恰是这些“不完美”,让听众觉得:啊,这才是音乐该有的样子——不是为了比赛拿分,不是为了数据榜单,就是一群人围坐在一起,用旋律讲故事。

比赛输赢早就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“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快乐”

“欢乐战队”最近刚结束一个小型的成团演出,后台花絮里有个镜头特别戳人:演出结束,大家抱着哭作一团,刘欢站在中间,眼眶红红的,却还笑着说:“哭什么?这才刚开始呢!下次咱们换个小剧场,让更多人听听咱们这些‘疯子’的音乐。”

是啊,在这个什么都讲“效率”“结果”的时代,刘欢和他的一群“疯子”,偏要慢下来,把音乐“玩”出温度。他们会在排练室里为了一个和弦争得面红耳赤,也会在深夜的烧烤摊上即兴来段 freestyle;会为了一个音色反复调试到天亮,也会在演出现场给观众发合唱的荧光棒,让他们一起“玩”进音乐里。

“有人说我们太‘任性’,可音乐要是都按套路来,那还有什么意思?”刘欢在演唱会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,“我们不是来证明自己多厉害,是来告诉每个人:不管你多大年纪,不管你在做什么,心里总要留一块地方,给自己喜欢的事,放肆地玩一场。”

话音刚落,全场的荧光棒同时亮起,像一片流动的星河。而台上的刘欢,和身边的“欢乐战队”成员们一起,笑着唱出了那首最熟悉的弯弯的月亮——那歌声里,没有技巧,没有包袱,只有一群人对音乐最纯粹的爱,和最动人的快乐。

其实啊,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“刘欢”,和一个属于自己的“欢乐战队”。只是有时候,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眼光,把喜欢的事藏了起来;太在乎结果,忘了过程里的快乐。但刘欢和他的“疯子”们告诉我们:真正的热爱,从来不是苦大仇深的坚持,而是当你做那件事时,眼睛里会发光,心里会开花,连周围的人,都能被这份快乐感染。

所以,下次当你觉得累了、倦了,不妨学学刘欢,找一群“疯子”,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——不管它有没有用,不管别人理不理解,只要你在那片“欢乐”里,就足够了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