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咱普通人的快乐源泉,KTV绝对是少不了的一环。三五好友,一包瓜子,几句不着调的嘶吼,就能把一周的疲惫都丢到九霄云外。可你有没有想过,同样是K歌,有人是纯粹娱乐,有人却能唱出自己的江湖,甚至“唱”出点名堂?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刘欢欢,可能就是你朋友圈里那个“麦霸”,也可能是本地KTV里那位传说中“一嗓子定乾坤”的隐藏高手。
提起“刘欢欢”,全国人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位乐坛常青树刘欢老师。但今天这位刘欢欢,没发过流行专辑,也没上过大型的选秀舞台,她唱歌的“舞台”,更多的是我们熟悉的KTV包厢。你可能会问,KTV唱歌的多了去了,刘欢欢有什么特别的?
还真有。
但凡在KTV混过的都知道,K歌跟“专业唱歌”是两码事。专业唱歌讲究技巧、方法、情感,而K歌,很多时候图的就是一个“过瘾”和一个“共鸣”。但刘欢欢,她偏偏能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。她的歌单里,既有弯弯的月亮这种带着岁月沉淀的经典老歌,唱得那叫一个情深意切,仿佛每句歌词都沾着她的人生阅历;也有孤勇者向云端这样的当红热曲,唱得毫不逊色于原声,甚至因为那份投入和野性,反而多了一种别样的感染力,让旁边忍不住也跟着哼唱起来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KTV场景:有人一首歌下来,气息不稳,跑调跑到了姥姥家,自己却浑然不觉,还自我感觉良好;而真正唱歌好听的人,又往往因为“端着”放不开,少了那份酣畅淋漓。刘欢欢显然不属于这两类。她唱歌,有一种“松弛感”。这种“松弛”不是技术上懈怠,而是对歌曲的深刻理解和自信掌控。她能精准地找到歌曲的情感爆发点,也能在平淡的叙事处娓娓道来,高低音转换自如,真假音衔接自然,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播,牢牢抓住听众的耳朵。
更难得的是,刘欢欢唱歌,从不“炫技”。你听她唱歌,不会去关注这里用了什么华丽的转音,那里用了多么高难度的气息技巧,你只会被她歌声里的情绪所带动。唱到动情处,她可能会微微闭眼,完全沉浸在歌曲的世界里;唱到欢快处,她又会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,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特别有传染力。有人说,唱歌的最高境界是“唱自己”,这话用在刘欢欢身上再合适不过。她不是在“演”歌曲,而是在“诉说”歌曲,是在用她的声音和情感,与每一个听她唱歌的人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。
有人可能会说,不就是个KTV唱得好的嘛,至于这么吹吗?没错,从专业角度看,刘欢欢可能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声乐训练,她的嗓音条件或许也不是顶级。但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,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,被听见。刘欢欢的“火”,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大众对“真性情”、“有内容”的朴素追求。我们听惯了唱片里完美无瑕的“工业糖精”,反而更怀念KTV里那种带着毛边、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嗓音。刘欢欢的歌声里,有生活的烟火气,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,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写照吗?
而且,你发现没有?现在很多地方都有“KTV歌手”的驻唱机会。但很多时候,那些驻唱歌手为了迎合观众,可能更多的是唱一些“口水歌”或者情情爱爱的老歌。刘欢欢的歌单却更显多元和“有品位”。她能唱经典的民歌,能唱流行的摇滚,也能唱一些小众但旋律动人的作品。她似乎总能在“大众喜好”和“个人审美”之间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,让不同年龄、不同品味的听众都能在她的歌声里找到共鸣。
其实,像刘欢欢这样的“素人K歌高手”并不少见。他们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,不为名利,只因为热爱唱歌。而互联网的发达,也让这些“宝藏声音”有了更多被发现的可能。也许某天,你走进KTV,无意中听到了隔壁包厢传来的惊艳歌声,那可能就是下一个“刘欢欢”。
那么,问题来了:下一次,当你走进KTV,是继续做那个只敢唱副歌的“氛围组”,还是愿意像刘欢欢一样,勇敢拿起话筒,唱出属于自己的那片天?毕竟,能让平凡的日子因为歌声而闪闪发光的,不也正是我们这些热爱生活的普通人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