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刘欢唱响桃园结义,谁的眼眶没为那声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”红过?

要说这娱乐圈里能把“大气”二字刻进骨子里的歌手,刘欢绝对算一个。别人唱三国,要么是金戈铁马的快意恩仇,要么是英雄迟暮的悲怆苍凉,可他一开口,偏把那段“桃园结义”唱出了三分热血、七分滚烫——不是喊出来的“义”,是从肺腑里掏出来的“情”,像一杯烈酒,初尝是辣,咽下去才知是暖。

刘欢桃园结义歌

不少人第一次听刘欢的桃园结义,总下意识把耳朵竖起来:“这还是那个唱好汉歌的刘欢吗?”确实,同样是唱三国,他唱好汉歌时,是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像一阵风,卷得人心里发痒;可唱到“桃园结义”,声线却沉了下来,像老树的根,紧紧扎进故事的泥土里。开头那句“宴桃园豪杰三结义”,他没急着飙高音,反倒是在“宴”字上轻轻一顿,像那杯酒还没端稳,酒香已经先飘了出来——紧接着“豪杰”二字扬起来,便有了画面感:春日的桃花开得正艳,三个大汉跪在地上,对着天起誓,声音不大,却砸在地上当当响。

要说刘欢最厉害的,从来不是嗓子多“亮”,而是总能把历史人物唱“活”。你听他唱“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”,那声音里是带着三分无奈的——人这辈子,哪能事事遂愿?可转个调,“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”就出来了,不是刻意拔高,是把那股子“认了”的劲儿揉进了每个字里。仿佛他唱的不是历史书上的故事,就是身边三个兄弟的约定:不求你富贵荣华,只求你走时,我能在身边给你递杯酒。

刘欢桃园结义歌

有人说,现在的歌坛不缺好声音,缺的是“有故事的嗓子”。刘欢的嗓子,就是装了整本三国演义。你听他唱“上报国家,下安黎庶”,不是喊口号,倒像是大哥拍着小老弟的肩膀说:“咱们出去闯,心里得装着别人。”这种“懂”,不是靠查资料查出来的,是真的在故事里泡久了,把人物的心思琢磨透了。当年他为了唱好汉歌,把水浒传翻得卷了边,这次唱桃园结义,怕是连桃园的风桃花的味道,都在嗓子眼里转悠了一圈。

说真的,现在的年轻人还听这种老歌吗?我想是听的。有次在直播间里,有人点桃园结义,弹幕突然飘过一条:“00男,第一次听,泪目了。”下面跟着一堆“我也是”。后来才明白,刘欢唱哪只是三国里的英雄?他唱的是咱们心里都藏着的那点“义气”——是朋友落难时伸出的手,是爱人临别前的一句“我等你”,是生活压得你喘不过气时,告诉自己“不能认输”的那口气。这种东西,从来不会过时。

刘欢桃园结义歌

所以你说,刘欢的桃园结义凭什么能让人记那么久?不是因为他声音多特别,也不是因为词写多好,是因为他把咱们中国人最看重的那点“情”和“义”,用最实在的方式唱了出来。就像那杯结义的酒,年代越久,味道越浓。下次再听这首歌,不妨闭上眼睛,想象自己也在桃园里,和那三个兄弟一起,对着天把酒杯举起来——你听,刘欢的声音里,有你我的影子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