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那个唱得像刘欢的人,究竟是在致敬“歌坛巨匠”,还是被困在了“模仿”的围城?

凌晨两点的地下通道,铁皮音箱里飘出弯弯的月亮的前奏,沙哑的男声跟着哼起来,带着点刘欢标志性的胸腔共鸣,连路过的人都忍不住驻足——“哟,这不是刘欢嘛!”唱歌的老王停下手里的拨片,嘿嘿一笑:“像,但也不是。”

刘欢模仿者刘欢唱歌

老王是个“刘欢模仿者”,在这个圈子里,他不算红,但也不算陌生。从2012年第一次在电视台模仿刘欢的千万次的问拿到周冠军,到现在,他已经穿了10年的“中山装”,留了10年的“刘同款”胡子,甚至练就了“Raise the roof”的经典手势。可每当他站在台上,总有人会问:“你干嘛非得唱刘欢?”

“我唱的不是刘欢,是青春。”老王的话里带着点倔强。他出生在山西小城,小时候家里没电视,唯一能听到的好声音就是收音机里刘欢的歌。“那时候觉得,男人的声音怎么能这么厚?好汉歌里的豪迈,天地在我心里的深情,好像整个世界都装在他的嗓子里。”后来他跟着录音机一句一句学,甚至刻意模仿刘欢的“大舌头”和气息,结果被同学嘲笑“装大爷”,可他偏不服:“我就是觉得,这样的声音有力量。”

刘欢模仿者刘欢唱歌

真正的“模仿者生涯”开始于十年前。那时候综艺选秀正火,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加我是大明星,穿着借来的西装,模仿刘欢唱重头再来,结果导师直接打断:“你这是复制粘贴啊,没有自己的东西。”那场比赛他拿了最后一名,可台下有个导演拍着他肩膀说:“你‘神似’,去酒吧驻唱,肯定有人捧场。”

就这样,老王成了“刘欢模仿者”。酒吧里,观众点他的歌,就为了那句“像!像极了!”;商演时,主办方要求他“必须学刘欢抬手、皱眉、跺脚”,他就照做;甚至有人塞给他一顶“刘欢同款假发”,说“戴上更像,价更高”。他慢慢发现,大家爱的不是“老王”,而是“刘欢的影子”。有一次,他唱到我和你时,突然哽咽了——台下有人举着灯牌喊“刘欢老师”,那一刻他觉得,“我好像把自己弄丢了”。

“你有没有想过不唱刘欢了?”有次采访,记者问他这个问题。老王沉默了很久,从兜里摸出一张泛黄的纸,上面是刘欢的签名。“2015年,我在音乐节后台见到他了,紧张得话都说不出。他就拍着我肩膀说:‘小伙子,唱得不错,但别光学我,你得有自己的东西。’”那张签名他一直揣着,不是当“护身符”,而是当“警钟”。

后来,老王开始尝试“不模仿的刘欢”。他保留了刘欢的“浑厚音色”,却加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——唱故乡的云时,他会讲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;唱年轻的战场时,他会提起儿子发来的短信:“爸爸,你唱歌的时候像英雄”。有一次,他在小剧场唱自己写的老王的歌,没有华丽的技巧,却让台下不少人红了眼眶。“原来‘刘欢的声音’还能这样用?”有观众留言说。

老王的故事,在“模仿者”圈子里不算个例。有人在短视频平台靠模仿刘欢走红,赚到钱后却迷失了方向,最后发现“钱买不来对音乐的热爱”;有人学了20年刘欢,最后转型做声乐老师,告诉学生“模仿是起点,不是终点”;还有人干脆摘掉“模仿者”的标签,说“我就是我,不是谁的影子”。

刘欢本人其实很少公开谈“模仿者”,但有一次在采访中,他说了段话:“有人说我像,我高兴,说明我的音乐有传唱度;有人模仿我,我也尊重,说明我的努力被看见了。但如果永远停留在‘像’,那音乐就死了。音乐是要‘走心’的,不是‘走形’的。”

不知道老王看到这段话会是什么反应。如今的他,还是会唱刘欢的歌,但不再刻意“复制”。他在自己的直播间里挂着“不模仿,只歌唱”的牌子,偶尔有人刷屏“学刘欢啊”,他就笑着说:“今天给你唱个老王版的好汉歌,保准不一样。”

其实,“模仿”从来不是音乐的错,错的是把“模仿”当成终点。就像老王说的:“刘欢的声音里有山河岁月,我唱不出他的全部,但可以唱出自己的故事。毕竟,真正的好音乐,从来不是‘像谁’,而是‘你是谁’。”

下次再听到“刘欢模仿者”,或许我们可以多问一句:你唱的是谁的歌?又是谁的故事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