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模仿者里,谁真正唱进了“欢式”灵魂?

说真的,提到模仿秀,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“像就行了”,但模仿刘欢,怕是比模仿其他歌手难上十倍。这倒不是因为刘欢长相多“有辨识度”,恰恰相反——他往那儿一站,就是个普通的邻家大叔。可一旦开口,那股子“欢式”气场就扑面而来:音域像青藏高原般起伏,转音如丝绸般顺滑,唱到高音时带着金属般的穿透力,抒情时又像陈年老酒,越品越有滋味。更别说他唱歌时总爱微微眯着眼,右手下意识跟着节奏敲击,这些细枝末节,让模仿者“进得了门,入不了魂”。那问题来了:这么多年来,模仿刘欢的人里,到底谁唱进了最接近“灵魂”的层次?

先得明白,模仿刘欢到底难在哪儿。他的声音,不是简单的高亢,而是像大提琴加入男高音的混声,既有厚度,又有亮度。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啊”的豪迈,不是吼出来的,是每个字都带着胸腔的共鸣;千万次的问里“千万里我追寻着你”的执着,又是在高音里藏着克制的深情。更别提他对民歌、通俗、美声的融合,唱亚洲雄风时能喊出金属质感,唱弯弯的月亮时又能回归细腻。模仿他,光声音像没用,得把岁月的沉淀、故事的厚重,甚至那份“不显山露水却稳如泰山”的台风,都学个八九成才算及格。

那还真有不怕难的。早年在模仿秀这类节目里,就冒出过不少“刘欢专业户”。有个叫石头(原名王卓实)的歌手,音域宽得吓人,唱从头再来时,高音能直接飙到帕瓦罗蒂那种金属声,可观众总觉得差点意思——他的模仿太“满”了,每个技巧都拼命往外秀,却少了刘欢唱歌时那种“举重若轻”的松弛感。刘欢唱热血的歌时,眼里是带着光的,但光不刺眼;模仿者眼里却常常是“我要唱好”的紧绷,像在完成任务,而不是表达情绪。这就像一道百年炖菜,模仿者把所有调料都堆上去,原主却只用盐和火候,就吊出了最鲜的味儿。

刘欢模仿秀谁最好

后来短视频时代更热闹了,各种模仿者冒出来。有个素人小伙,穿着老式夹克,梳着大背头,唱不能这样活时,连刘欢标志性的“咂嘴”动作都学得惟妙惟肖。但他唱到“生活生活象把无情刻刀”时,声音抖得厉害,明显是紧张。模仿刘欢的“形”容易,模仿他唱歌时的“底气”难——那是几十年舞台磨出来的自信,是“唱这首歌,我就是它”的代入感。你看刘欢唱我和你,明明是奥运会主题曲那么隆重的场合,他却唱得像在跟你聊天,每个字都落地生根,这种“大师范儿”,模仿者真得靠岁月熬。

要说让人眼前一亮的,反倒是跨界模仿。有次看综艺,相声演员岳云鹏模仿刘欢唱launcher这种,明明是个唱惯了太平歌词的,开口那一下,竟把刘欢唱歌时的“憨”和“燃”结合得挺好。他当然唱不上那么高的音,但他抓住了刘欢唱歌时的“真”——不端着,不装,就像邻家大哥在跟你讲故事。观众笑得前仰后合,却又觉得“哎,这还真是点那味儿”。或许,模仿刘欢的最高境界,不是声音、动作都一比一复制,而是学他唱歌时那种“把复杂变简单,把深情藏日常”的真诚。

这些年,我们也听过不少专业歌手翻唱刘欢的歌,比如韩磊唱向天再借五百年,张杰唱你我,技术上无可挑剔,但总像隔着层玻璃。刘欢的歌,每一首都像他的自传,写着他对生活的理解——有对命运的叩问,有对美好的向往,有不甘平凡的倔强。模仿者如果没读懂这些,唱出来的就只是“壳”,而没有“核”。就像命运里“我终将穿越暴风”这句,刘欢唱得像是在跟自己对话,又像是在跟世界对话;模仿者唱,容易变成在跟观众喊话,气势是有了,魂却散了。

仔细想想,模仿刘欢最好的那个人,可能从来都不是某个具体的选手,而是那些听了三十年他的歌,在KTV里唱从头再来时,会不自觉地跟着点头,想起自己人生里那些“从头再来”的瞬间的人。他们或许五音不全,或许唱不上高音,但他们懂刘欢歌声里的力量——那种不用嘶吼,就能让人挺直腰杆的力量。

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:刘欢的模仿者里,谁最好?或许答案已经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,当有人愿意模仿他,就说明他的歌还在活着,他的精神还在被传递。就像他自己说的:“唱歌不是为了赢,而是为了让听到的人心里有光。”能让人心里有光的模仿,不就是最好的模仿吗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