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到底有没有甲亢?那些年他的身材变化,真的是甲亢在“作妖”吗?

要说娱乐圈里“变胖”“变瘦”都能引发热议的歌手,刘欢绝对排得上号。这位唱功了得的“音乐教父”,从早年的清瘦俊朗到后来的圆润体型,观众们对他的关注除了歌声,总少不了对身体变化的猜测——“刘欢是不是得甲亢了?”“甲亢不是让人消瘦吗?他怎么反越来越胖了?”

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:刘欢的身材变化,到底和甲亢有没有关系?那些传言靠谱吗?

先搞懂:甲亢到底是个啥“妖”?

刘欢有没有甲亢

要聊刘欢有没有甲亢,咱得先明白甲亢是啥。简单说,甲亢是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”,甲状腺这家伙(就在脖子前面,像个蝴蝶结)太“亢奋”了,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超标,导致身体代谢“开挂”了。

那典型的甲亢有啥症状?最常见的就是“吃得多、饿得快、却越来越瘦”,同时可能伴有心跳快、手抖、易怒、眼球突出(俗称“大脖子病”里的“突眼”)。这些症状在医学上很明确,可不是随便“胖了”或“瘦了”就能挂钩的。

刘欢的身材变化:到底是不是甲亢的锅?

说回刘欢。年轻时的他,白净清瘦,站在台上唱歌,眼神里有股子劲儿,完全和“病”不沾边。比如1987年第一届央视歌手大奖赛,他唱少年壮志不言愁,身形挺拔,哪有半点甲亢患者的“病容”?

真正的身材变化,大概是2000年之后开始明显。有人统计过,他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时,体型明显发福,脸也圆润了不少。这立刻让网友们炸开了锅:“甲状腺激素多了会让人瘦,他怎么胖了?难道是甲减?”还有人直接说:“肯定是甲亢治坏了,变成甲减了!”

但事实真是这样吗?

甲亢治疗不当确实可能变成甲减(甲状腺功能减退),但甲减的典型症状是“怕冷、乏力、体重增加、毛发脱落”。刘欢自己曾在采访里提过,他有家族遗传的“高血脂”,年轻时为了控制血脂,长期吃一种叫“他汀类”的药物。这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之一,就是“体重增加”和“肌肉无力”。

刘欢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他的身体状况。作为音乐人,常年熬夜创作、赶通告、压力大,内分泌紊乱几乎是常态。再加上他本身爱吃甜食、碳水,代谢慢了,发福其实在情理之中——普通人中年发福都常见,何况是常年透支身体的音乐人?

最重要的是,从没有官方信息或刘欢本人亲口承认得过甲亢。所有“甲亢说”都源于观众对他身材变化的猜测,连“疑似”都算不上。

那他到底为啥瘦过、又胖了?

刘欢自己其实不止一次解释过。早年在采访里,他提到过年轻时为了唱歌有状态,刻意减肥,加上熬夜练歌,导致体型偏瘦;后来年纪渐长,新陈代谢慢了,加上药物、压力、饮食结构变化,自然就“发福”了。

他的状态变化更像是普通人生命轨迹的浓缩:年轻时有冲劲、代谢快;中年被工作、生活、健康问题“围堵”,身材开始“走样”。这和甲亢的“病理性消瘦或肥胖”完全是两码事——甲亢是内分泌疾病,需要吃药治疗、定期复查,而刘欢的变化,更接近“生理性+生活作息”的综合影响。

为啥总有人把明星身材变化和甲亢挂钩?

其实不只是刘欢,娱乐圈里但凡有明星突然消瘦或发胖,总有“甲亢”“甲减”的传言。这背后,一方面是大众对甲亢症状的“标签化认知”(瘦=甲亢,胖=甲减)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家对明星健康的过度关注。

但换个想:明星也是人,会老、会累、会生病,也会因为工作、压力、饮食改变体型。把所有变化都归咎于一种病,既不尊重科学,也不尊重明星作为个体的复杂性。

最后说句大实话:别再猜了!

对刘欢来说,他最珍贵的从来不是“清瘦”或“圆润”,而是那把能唱出弯弯的月亮好汉歌的金嗓子。即便现在体型发福,只要他站在台上开口,依然能让人觉得“这人天生就是为唱歌生的”。

那些关于“甲亢”的猜测,真就停了吧。既没有医学依据,也没有当事人证实,不过是茶余饭后的八卦。与其关心他“是不是甲亢”,不如回头听听他的歌——毕竟,能穿越时光的好声音,比任何身材猜测都更值得被记住。

你说,对不对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