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那“黄河水”一样的嗓音,到底是中音还是高音?内行人:别只听音高

提到刘欢,不少人的脑海里会蹦出“浑厚”“高亢”这两个词。有人说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有人记的是弯弯的月亮里“遥远的夜空”的温柔,但真要问“他的嗓音到底是中音还是高音”,不少人就开始犯迷糊——明明中低音听着这么“稳”,高音飙起来又这么“透”,这到底算哪类?

刘欢是中音还是高音

其实问题出在咱们对“中音”“高音”的刻板印象上:总以为唱得低就是中音,唱得高就是高音。但刘欢的嗓音,就像他常唱的“黄河水”,看似奔腾在一条河,实则既有平缓的深潭,又有激越的瀑布。要搞清楚,得先从“声音的江湖”说起。

先搞明白:中音、高音,到底怎么分?

刘欢是中音还是高音

咱们普通人说话的声音,大多在“中音区”。比如男的,正常说话的音高大概在C3到G4之间(专业说法叫“中央C”下面的C到中央C上面的G),这就是中音的基本盘。高音呢,就是比这个基准再往上走一段,男高音通常要从A4开始,能稳稳唱到C5(就是咱们常说的“high C”)以上。

但问题来了——刘欢唱歌,不可能只在一个音区兜圈子。你听他唱千万次的问,“千万次地问,你到底在哪儿?”,开头几句在中低音区婉转,像在耳边低语;到了“我问啊问”,音高突然往上拔,直接冲到B4(比high C低半度),声音却一点不虚,反而像破云而出的光。这种“从低到高”的跨度,早就超过了普通中音的范畴。

刘欢的“秘密”:他不是“纯中音”,是“跨界型”戏剧男中音

真正懂声乐的人,会把他归为“戏剧男中音”。这可不是简单的“中音+高音”,而是自带“混血”属性的声音类型。

先说“中音底色”。刘欢的中音区有多稳?你听弯弯的月亮“岁月走过你的身后”,每句的尾音都像裹了蜜,醇厚得像陈年的酒。他的中音不是“干巴巴”的低,而是带着胸腔共鸣的“实”,像大提琴拉出来的声音,有颗粒感,能托住词里的情感。这种“实”劲儿,正是男中音的核心优势——讲故事的本事特别强。

但他的“高音天赋”才是隐藏杀招。戏剧男中音的特殊性,就在于“换声区”的能力——也就是从中音过渡到高音时,声音不用“换挡”,依旧能保持中音区的厚度,同时带上高音区的亮度。就像少年壮志不言愁里“金色的盾牌,热血铸就”,那句“热血”的“血”字,音高是A4,普通男中音唱这儿可能会“飘”,但他却用“强混声”技巧,让声音像块烧红的铁,既有力度又有温度,完全不像传统男高音那样“薄”。

所以你看,刘欢不是“中音唱得好,高音也凑合”,而是“中音是根基,高音是延伸”。他的音域宽到离谱——从男低音都能唱的F2(比钢琴最低音还低一点),到能轻松拿捏的降B4(比high C高一个半音),这种跨三个八度的跨度,在声乐界都少见。

为啥总有人“误判”?因为他的高音太“藏”了

很多人觉得刘欢“像是中音”,是因为他的高音太“有脑子”——从不为了炫技而炫技。你听好汉歌,“大河向东流哇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,副歌的“流”“斗”都是高音,但他处理得像说书人拍桌子,铿锵有力却不刺耳,重点是把“江湖气”唱出来了,而不是单纯“飙高音”。

反过来,当他用低音讲故事时,你又会被那种“稳”惊到。比如从头再来的“心若在梦就在”,“心”字从低音区缓缓升起,像把生活的苦闷都压进了胸腔,再慢慢吐出来,这种“沉”劲儿,普通男高音根本学不来。

这种“高低都能打,但高低都藏在情感里”的唱法,让普通人更容易记住“刘欢的声音有故事”,而不是“刘欢能唱到多高的音”。所以当有人问“他是中音还是高音”时,声乐老师会笑:“这问题就像问‘黄河是上游还是下游’——他本来就是一条从雪山流到大海的河。”

二十多年没“塌嗓子”,靠的是“天赋”+“脑子”

现在刘欢快64岁了,唱现场依旧稳得一批。2022年春晚唱支山歌给党听,51岁到high C依旧不喘,靠的早不是嗓子本钱,而是对声音的科学把控。他自己就说过:“唱歌不是拼嗓子,是拼气息和脑子。”

他的“脑子”,体现在对不同音区的“安排”上:中音区多讲故事,用共鸣打动人;高音区用来“点睛”,不到情绪最澎湃不用;换声区则像“桥梁”,让高低声区无缝衔接。这种“以情驭声”的逻辑,让他从80年代唱到现在,无论是北京欢迎你的恢弘,还是非洲时刻的灵动,都能精准拿捏。

所以你说刘欢是中音还是高音?

是中音,也是高音,更是一个能驾驭高低、穿越时光的“声音艺术家”。就像他名字里的“欢”字——不高亢不喧嚣,却能穿透岁月,把每个音都唱进人心里。

下次再听他唱歌,别光盯着“高还是低”,去听听那声音里的黄河水——有上游的清澈,中游的奔涌,下游的浩瀚,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嗓子该有的样子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