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的除夕夜,当央视春晚的镜头缓缓扫过观众席,有人举着“欢迎回家”的牌子,有人眼眶泛红地跟着哼唱,而舞台中央,那个头发已然花白的男人,正用略带沙哑却依旧浑厚的嗓音,唱着“青春的笑脸,映着霞光万千”。
他叫刘欢,那年58岁。
一、那个“唱摇滚的教授”,怎么突然就红了眼眶?
要说刘欢和春晚的缘分,早从30年前就开始了。
1990年,他因少年壮志不言愁火遍大中国,成了无数人心中“实力唱将”的代名词;后来,他用弯弯的月亮千万次地问把民族唱腔和流行音乐揉在一起,成了音乐圈里“有文化”的那一个——北外教授的身份,让他总带着股“不像明星的明星”劲儿。
可2021年,他再上春晚时,很多人突然发现:这个一直挺着腰杆唱歌的男人,好像老了。
灯光下,他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镜,穿着深色西装,没有华丽的舞伴,也没有炫目的特效,就站在那儿,手里拿着话筒。当好年华的前奏响起,他轻轻闭上眼,第一句“春天里的故事,绽放新的童话”出口时,镜头特写给到他微微颤抖的手——那是常年受风湿病困扰的手,连端起水杯都要费点劲,却在开口的瞬间,稳稳托住了整个舞台。
唱到“青春的笑脸,映着霞光万千”时,他的眼眶突然红了。后来采访里他笑着说:“可能是太久没在这样的场合唱歌了,看到台下一张张年轻的脸,就想起了自己年轻时,在筒子楼里抱着吉他写歌的日子。”
二、从“刘老师”到“欢哥”:他的人生里,比舞台更重要的“好年华”
很少有人知道,刘欢的2021年,其实并不轻松。
前一年,他刚做完了一次脚部手术,医生劝他少站立、少熬夜,他却在春晚彩排时偷偷加练,连声乐指导都劝他“悠着点,嗓子不是铁打的”。可他却摆摆手:“这歌不一样。”
这首歌叫好年华,是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写的。刘欢说:“接到邀约时我就想,这歌不能只是‘唱得好’,得有‘人’在里面——是咱们这代人的‘好年华’,也是下一代人的‘好年华’。”
于是,他把30年前唱弯弯的月亮时,那种对土地的眷恋,20年前唱从头再来时,那种对生活的韧劲,10年前给甄嬛传配乐时,那种对传统的敬畏,都揉进了这首歌里。
后台花絮里,有个镜头被很多人记住:彩排间隙,他女儿刘一丝跑来给他递暖宝宝,他接过时突然摸了摸女儿的头,轻声说:“爸爸年轻时总想快点长大,现在才明白,‘好年华’不是‘最年轻的时候’,是‘愿意为一件事拼命的时候’。”
三、58岁的“少年”:有些热爱,真的能抵岁月漫长
春晚播出后,刘欢的话题没停过。
有人说他“状态不如从前”,毕竟58岁的嗓音,不可能再有30岁的高亢;可更多人却在评论区刷:“听哭了,原来刘欢老师一直用这么真诚的心唱歌”“60岁又怎样,他站那儿就是音乐本身”。
确实,这些年,他很少上综艺,不炒作绯闻,甚至连微博都很少更新。学生们说他在北外教书,备课比演出还认真;同行说他帮新人从不藏私,哪怕是徒弟的歌,也会主动提建议;粉丝知道他爱吃卤煮,成名这么多年,还是会偶尔去胡同口的摊子“搓一顿”。
就像他在好年华里唱的:“时光会远行,梦想会发芽。”刘欢的好年华,或许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年纪,而是从拿起话筒的那一刻起,就再也放不下的对音乐的执念;是从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天起,就再也没动摇过的对传承的责任。
前几天刷到一段他2023年音乐会的视频,他唱我和你,还是闭着眼,还是微微颤抖的手,台下却有无数年轻人跟着合唱,手机闪光灯连成了星星海。
突然就懂了:真正的“好年华”,从来不是被年龄定义的,而是被热爱点亮的。就像58岁的刘欢,他站在春晚的舞台上,唱的哪是一首歌啊,分明是把一辈子活成了光——不刺眼,却足够温暖,足够让我们相信:只要心里有火,眼里有光,什么时候开始,都不算晚。
所以,下次当你觉得“是不是老了该放弃”的时候,不妨听听刘欢的好年华。或许你就会明白:所谓“好年华”,不过是在还能奔跑的时候,多往前走一步;在还能唱歌的时候,多用心唱一句。就像他,58岁,依然在用歌声告诉我们:青春,真的可以不限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