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和易茗联手,会是今年最让人“期待到搓手”的国民剧吗?

提起刘欢,很多人先想到的是舞台上唱得大气磅礴的歌手,殊不知他在电视剧圈也是个“宝藏配角”——从人世间里耿直倔强的骆士宾妈妈,到开端里把小人物烟火气演到骨子里的张成父,他总能用不着痕迹的演技让观众记住。而“易茗”这个名字,可能对普通观众稍显陌生,但在编剧圈,他可是“现实题材”的金字招牌——去年爆款县委大院里那些让人笑着流泪的基层故事,就出自他手。

刘欢易茗是什么电视剧

这两个名字凑到一起,本身就带着“王炸”的气息。刘欢的表演是“润物细无声”的,他把角色揉碎了放在生活细节里,看一个眼神就知道角色心里在转什么弯;而易茗的剧本,像泡在市井里的茶,茶汤是人生的苦涩,茶底却是生活的暖——他擅长写“小人物的大智慧”,写那些不被注意的普通人,如何在鸡毛蒜皮里拼出光亮。

那他们合作的剧,会是什么样?

刘欢易茗是什么电视剧

先聊聊刘欢。这些年他接戏有个“怪癖”:不挑流量,不挑IP,专挑“有嚼劲”的角色。在人世间里,他演的骆士宾妈妈,抽烟、骂人、带着一身江湖气,却在得知儿子出事后,蹲在路边掉眼泪那段戏,看哭了多少人——没有声嘶力竭,就只是用手背抹眼角,肩膀微微发颤,那种中年母亲的无奈和心疼,演得比主角还戳人。后来开端里演张成爸,开小卖部的普通老头,却因为一句“当年我儿子要是有你一半懂事……”把横跨十年的父爱演得让人心头一紧。他好像总能找到角色最“软”的那根筋,轻轻一捏,就让观众的心跟着动。

再看易茗。他写剧本,从来不用“悬浮滤镜”。去年县委县委里,胡歌演的梅晓歌在会议室里念稿子,那段“老百姓的事,再小也是大事”的独白,为什么能刷屏?因为易茗把基层干部的日常揉进了台词里——不是喊口号,是真的带着土腥味的实在话。他写山海情里的凌一农,写装台里的刁大顺,笔下的人物永远“一身烟火气”,会在菜市场为几毛钱砍价,会在深夜里对着空酒瓶叹气,也会在家人需要时默默扛起担子。他的故事里没有绝对的“大好人”或“大坏人”,只有被生活推着走,却总在尽力发光的普通人。

刘欢易茗是什么电视剧

那刘欢+易茗,会是“演技+剧本”的强强联手?

有人猜,这剧大概率会是一部“现实题材爆款”。毕竟易茗最擅长写“接地气的人”,而刘欢太能把这种“接地气”演活了——你看他演市井人物,连走路带起的风都带着生活味,台词不用刻意雕琢,一句“哎,你说这事儿闹的”就能让观众恍然大悟:“这不就是楼下的王大爷吗?”

还有人觉得,说不定会是一部“年代群像剧”。刘欢在不同年龄段的角色里切换自如,年轻时的桀骜,中年的隐忍,老年的沧桑,他都能抓住;而易茗写时代变迁里的普通人,向来是“一人千面”,一群人撑起一个时代的厚重感,这种戏交给他们,大概率错不了。

不过最让人期待的,还是他们会怎么“打破套路”。现在的现实题材剧,要么陷入“苦情戏”,要么变成“爽剧”,但刘欢的表演从“卖惨”,他演的是“苦中作乐”;易茗的剧本也从“说教”,他写的是“笑着流泪”。他们合作,会不会拍出一部“笑着笑着就哭了,哭着哭着就笑了”的剧?像我们真实的生活,有遗憾,却也有盼头;有苦难,却也有温暖。

其实这几年,观众早就厌了“滤镜感”满满的剧,就想看点“真的东西”——真的小人物,真的烟火气,真的能让人看完觉得“啊,这就是我身边的生活”。刘欢和易茗凑在一起,就好像把两块“真金”熔在了一起,不知道会炼出多亮的光。

说真的,你现在已经开始脑补这部剧的场景了吗?是不是已经能想到刘欢演的某个角色,蹲在街边吃馄饨,嘴里还念叨着易茗写的台词了?不管最终是什么题材,能遇到这样“演技派+实力编剧”的组合,都是观众的福气——毕竟好剧不怕等,就怕等不来啊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