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娱乐圈里“藏”得最深的高手,很多人会想到那些幕后的经纪人、策划人。但你要是问“谁是最懂艺人、最能扛事儿、还总把‘快乐’挂在嘴边的爷们儿圈里人”,十有八九会蹦出个名字——刘欢捷。
这位操刀过黄渤、王宝强等一众“国民男神”事业的金牌经纪人,长得不算传统意义上的“帅”,却总是一身休闲装,咧嘴笑起来时眼睛眯成一条缝,透着一股北方爷们儿的爽朗。可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“乐呵呵”的人,却在暗流涌动的娱乐圈里,硬生生把“经纪人”这个职业干成了“定海神针”。他到底有什么本事?能让艺人把身家托付,让危机来了也不慌?
从“北漂”到“金牌经纪人”:刘欢捷的“江湖路”怎么走?
刘欢捷的入行,说起来带着点“误打误撞”的烟火气。上世纪90年代,他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,没去当体育老师,反而一头扎进了刚刚兴起的演艺圈。那时候的北京,满大街都是“北漂”,他靠着朋友介绍,先是在剧组跑龙套、场记,后来转行做演出策划。真正让他摸到“经纪人”门道的,是2000年代初跟着王宝强跑宣传。
大家记得王宝强在天下无贼里那句“俺们农村人”,却很少有人知道,为了这句台词的曝光度,刘欢捷带着他在剧组、发布会、采访间连轴转,一天睡不了4个小时。有一次王宝强发烧到39度,他背着艺人爬楼梯赶通告,到了现场又强打精神跟媒体周旋。这种“把艺人当亲人”的劲儿,不是谁都能有的。后来他成为黄渤的经纪人,更是把这种“拼命三郎”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。黄渤刚走红时,片约多到接不过来,刘欢捷硬是顶着“不让艺人过度消耗”的压力,帮他挡掉了七八十个烂本子,只留下泰囧西游·降魔篇这种能拿得出手的精品。
“快乐”不是口号,是“扛事儿”的底气:刘欢捷的“危机公关哲学”
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“幺蛾子”,而刘欢捷最出名的,就是“能扛事儿”。2016年王宝强离婚事件,堪称娱乐圈史上最大的“家庭伦理剧”之一。消息爆出来那晚,刘欢捷的手机被打到爆,媒体蹲在他家楼下,连物业都来劝他“躲躲”。可他呢?凌晨三点,自己开车到公司,泡了壶浓茶,把所有助理、法务叫来开会,制定了“24小时响应机制”:媒体问什么答什么,态度要诚恳;艺人的情绪要稳住,不能让他冲动行事;法律程序要走得快,不能让艺人被“吃绝户”。
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,王宝强通过律师发布声明,刘欢捷带着团队在后面处理了三天三夜没合眼。事后有人问他“当时慌不慌”,他咧嘴一笑:“慌啥?事儿得一件一件办,艺人把身家交给你,你不能先垮了。”这种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”的镇定,不是天生的,而是十年如一日泡在危机里磨出来的。就像他常说的:“经纪人的‘快乐’,不是真没烦心事,是再难的事儿,也能笑着把它解决了。”
不只“会做业务”,更“会做人”:刘欢捷的“圈子经济学”
在娱乐圈,单打独斗走不远,刘欢捷深谙这个道理。他跟黄渤、王宝强的关系,早就超越了“雇主-雇员”,更像是亲兄弟。黄渤曾在一档综艺里说:“欢哥不像经纪人,像老大哥,我交女朋友、买房子,都是他帮着拿主意。”王宝强更是在采访中直接喊他“欢哥”,说“有他在,我就觉得踏实”。
这种“会做人”的本事,也让他在圈里积攒了极好的人缘。导演冯小波评价他“比演员还懂演员”,制片人宁浩说“有欢捷在,剧组都省心”。甚至一些小导演、小演员有困难,他也愿意帮忙。比如某次一个小演员被无良公司坑了,他自掏腰包请律师,愣是把艺人从合同里“捞”了出来。有人说他“傻”,他却挺直了腰杆:“这行是人情账,今天帮人一把,明天就有朋友帮你十把。”
结语:把“专业”做成人情,把“幕后”走到台前
如今的刘欢捷,早已不是当年那个“北漂小伙”,却依然保持着那份“乐呵呵”的初心。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,也很少在微博上露面,但只要艺人有事,他永远第一时间冲在前面。有人说他是“娱乐圈的隐形王者”,但我觉得,他更像是一棵“梧桐树”——自己不张扬,却能为身边的人遮风挡雨。
说到底,刘欢捷的成功,没什么“独家秘籍”,不过是把“靠谱”俩字刻进了骨子里:对艺人负责,对业务较真,对朋友仗义。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,这种“笨办法”反而成了最稀缺的“竞争力”。所以啊,下次再有人问“娱乐圈谁能让人放心”,不妨提一嘴刘欢捷——那个能把“快乐”和“担当”揉在一起的“快乐老男孩”,或许就是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