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华语乐坛,总绕不开两个名字——刘欢与张学友。一个被称作“音乐教父”,嗓音如醇酒般醇厚,唱腔里装着半部中国音乐史;另一个被封为“歌神”,现场感染力炸裂,唱片销量至今无人能及。有人说刘欢是“殿堂里的艺术家”,张学友是“民间的超级偶像”;也有人争论:如果论对华语音乐的贡献,到底谁更能称得上“不老”?
先说说张学友吧。很多人认识他,可能是因为吻别里那句“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”,却不知道早在1984年,他就拿了香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冠军。出道40年,他出了60多张专辑,开了超过400场演唱会,每一场都像一场“声音的马拉松”。有人统计过,他的唱片销量超过60张,这个数字在流媒体时代简直是个神话。更厉害的是他的现场——2018年学友经典世界巡回演唱会,场场爆满,连唱两年,70岁的观众举着荧光棒跟着合唱,20岁的年轻人也能跟着节奏摇摆。他不是那种靠炫技的歌手,却能让你相信:“歌神”不是封的,是几十年如一日用嗓子磨出来的。
再来看刘欢。1987年,他唱着少年壮志不言愁登上央视舞台,那会儿多少人不知道他长什么样,就记住了他声音里的“劲儿”。后来好汉歌火遍大江南北,“大河向东流啊”一开口,就连田里干活的大爷都能跟着哼;再到弯弯的月亮,把广东民谣唱成了全国人民的乡愁。刘欢的歌,从来不只是“好听”,更像是时代的注脚——他在北京人在纽约里唱千万次地问,唱出了那代人对异国他乡的迷茫与坚守;他在甄嬛传里唱凤凰于飞,把古典诗词的美揉进了旋律里。有人说刘欢“曲高和寡”,可你知道吗?他1993年发行的专辑十年,销量破百万,那个连唱片公司都犹豫他“会不会太艺术”的年代,他用实力证明了:好音乐,从来不怕曲高。
两人风格天差地别,张学友像“邻家的烟火”,唱的是你我的悲欢离合;刘欢像“庙堂的星光”,唱的是家国与历史的风云变幻。但奇怪的是,他们偏偏在华语乐坛“和平共处”了几十年。有人拿唱片销量比张学友,用艺术地位比刘欢,其实有意义吗?你看刘欢60岁还在歌手舞台上改编从头再来”,眼神里有光;张学友60岁开演唱会,唱饿狼传说还能跳得满头大汗,谁说“不老”只能是唱功不退?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们:真正的“不老”,是对音乐一辈子较真的那股劲儿。
说到底,刘欢和张学友,一个像酒,越品越有味道;一个像茶,初尝清淡,回味却甘甜。华语乐坛能有他们,到底是幸运还是必然?或许,这个问题不用回答——毕竟,能被一代代人记住的歌者,早已不是“谁更厉害”能衡量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