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提到刘欢,你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是什么?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弯弯的月亮里岁月沉淀的深情,还是春晚舞台上那个永远戴黑框眼镜、谈笑间满是儒雅的音乐大师?但你有没有想过,当这位“华语乐坛常青树”走进一所财经类大学的课堂,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?刘欢和山东财经大学,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“音乐人”与“财经大学”,背后藏着一段被很多人忽略的教育故事。

一、从“歌王”到“刘老师”:他为何选择山东财大?

很多人不知道,刘欢与山东财经大学的缘分,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。那年,山东财经大学建校70周年,学校邀请他担任客座教授,消息一出,不少网友调侃:“刘老师这是要跨界教会计吗?”但如果你听过他在学校的第一场讲座,就会发现“客座教授”这个头衔,对刘欢来说从不是“挂名”的荣誉。

在山财大的讲台上,他没聊乐坛风云,没谈音乐技巧,反而从一首光阴的故事切入,跟学生们算起了“人生的复利”:“你们学财经,肯定懂复利的概念。时间是最厉害的复利载体,把一件事用真心和时间去做,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,多年后回头看,会发现它滚出了你想象不到的价值。”台下学金融的孩子们眼睛发亮,仿佛平时在课本上看到的“复利公式”突然有了温度。

刘欢山东财经大学

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山财大,刘欢在一次采访里笑着说:“因为这是一所‘实在’的学校。这里的老师不浮躁,学生眼里有对未来的渴望,那种‘想把学问做扎实、想把路走稳’的劲儿,跟我当年学音乐时很像。”他总说,自己年轻时也迷茫过,曾在北漂的地下室对着乐谱怀疑“这条路对不对”,直到遇见伯乐,才懂得“找准方向,比拼命奔跑更重要”——而这,正是他想传递给山财大学子的。

二、他的“另类课堂”:不教唱歌,只教“如何好好活”

刘欢在山财大的课堂,从来不是单向输出。有次他带学生做小组讨论,题目是“如果你有100万,你会怎么规划人生?”有学生说:“先买豪车,再投资股票。”他没反驳,只是拿出手机放了一段自己年轻时演出的视频:“你们看,30年前的我,穿西装打领结上台,觉得‘成功’就该这样。但46岁那年我做心脏手术,躺在病床上突然明白,能好好吃饭、陪女儿放学,比豪车和掌声重要多了。”

他常跟学生说:“学财经,别只盯着K线图和报表,得先读懂人。钱是工具,不是目的。你们将来会当经济学家、理财顾问、企业家,但无论走多远,别忘了自己是‘人’——会犯错、会软弱、会渴望温暖的人。”有个学审计的女孩在日记里写:“以前我觉得审计就是‘查错防弊’,听完刘老师的课,我懂了,真正的审计是对数据的尊重,更是对人的负责。因为每一个数字背后,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努力。”

有一次讲座,有学生问他:“刘老师,您唱了那么多经典歌曲,有没有哪首是‘为了唱而唱’的?”他想了想,摇摇头:“没有。每一首歌,我都是带着‘非唱不可’的心情录的。就像你们将来工作,选一份职业不难,但难的是找到‘让你每天醒来都愿意干的事’。这比薪水高低重要100倍。”

三、被忽略的“双向奔赴”:山财大给了他什么,他又留下了什么?

很多人以为,这是刘欢在“回馈社会”。但据山财大的老师透露,这段关系从来不是“单方面给予”。刘欢常邀请学校的年轻老师去家里吃饭,聊古典音乐,聊西方艺术史,甚至帮一位研究“文化产业经济”的老师修改论文;疫情期间,他在家里录了一段合唱视频,全校师生在宿舍合唱我和我的祖国,视频最后他笑着挥手:“孩子们,加油!等开学,我请你们吃学校北门的小馄饨。”

而山财大,也给了他意想不到的滋养。有次他参加学校的“财经+艺术”论坛,听一位教授讲“用大数据分析流行音乐趋势”,突然灵感迸发,后来创作的歌曲有没有那么一首歌,旋律里竟带着几分“均线起伏”的节奏感。他曾在社交媒体上说:“跟山财大的孩子们在一起,我感觉自己都年轻了。他们问我‘老师您觉得AI会不会取代歌手’,我反问他们:‘你觉得AI会取代一个会为梦想熬夜、为音乐掉眼泪的人吗?’他们的答案,比任何奖项都让我安心。”

如今,山财大的校刊上还留着刘欢当年写的一句话: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我希望做那个擦火柴的人。”而学校的贴吧里,仍有学生在发帖:“还记得刘老师说‘别怕试错,年轻最大的资本就是能跌倒了再爬起来’——这句话,陪我度过了考研失利的低谷。”

说到底,刘欢和山东财经大学的相遇,哪是什么“跨界”?不过是一群想好好做事的人,遇见了另一群想好好生活的人。音乐需要温度,财经也需要情怀;舞台需要聚光灯,讲台也需要真心。当我们习惯了把公众人物框在“标签”里,却忘了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——会迷茫、会共情、会把自己走过的路,点成一盏灯,照亮后来者的方向。

所以下次再听到“刘欢”这个名字,除了记得那些经典旋律,或许你也可以想想:那个在财经大学课堂里,跟学生谈“人生复利”的“刘老师”,是不是让你觉得,这位“歌王”,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分量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