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怎么就成了“大公鸡”?这声啼鸣里藏着多少娱乐圈的真相?

要说娱乐圈里“活得明白”的老炮儿,刘欢绝对算一个。唱歌时他可以高亢到掀翻屋顶,生活中却低调得像个“隐士”;舞台上他是用灵魂唱歌的“歌王”,私下里却笑呵呵地说“我就是一个爱讲大话的音乐爱好者”。可最近几年,总有网友在评论区喊他“刘大公鸡”——这外听着像调侃,细品却藏着比流量密码更珍贵的东西。

一、“大公鸡”的由来:是嗓音像,还是性子像?

第一次听刘欢唱好汉歌,谁没被那句“大河向东流哇”劈得一个激灵?那声音像不像清晨五点村口公鸡打鸣?高亢、嘹亮,带着股不服输的冲劲儿,能把天边的云都震散开。后来才知道,这“公鸡嗓”不是天生的“特效”,是当年下部队演出,在炮火坑里吼出来的——30多度的天气,穿着厚军装,对着几千号人唱一遍又一遍,嗓子喊出血就含着片润喉糖继续,硬生生把中音练成了能穿透整个操场的“男高音”。

刘欢大公鸡

但要说“大公鸡”只是形容嗓音,那就小看他了。熟悉刘欢的人都知道,这人跟公鸡一样“轴”。90年代拍北京人在纽约,剧组让他给主题歌千万次地问加点“流行元素”,他摇头:“歌词写的就是文涛和 Rain 的挣扎,加电子乐就变味了。”导演急了:“收视率怎么办?”他梗着脖子说:“音乐不能为收视率妥协,不然我对不起那些听歌的人。”后来这首歌火了20年,现在听 still 是经典——你说,这“轴”得像不像那只宁可饿着胃也要按时打鸣的公鸡?

二、“歌王”的“笨”办法:流量时代,他偏要做“报晓的鸡”

现在的娱乐圈,流量是王道,不少人靠炒作、人设火起来,可刘欢偏要走“笨路”。前几年歌手请他当导师,有人说“刘欢来肯定能带火节目”,他却说:“我不喜欢‘导师’这称呼,就是个过来人,给年轻歌手提提建议。”比赛时,他从不抢镜头,选手唱得好,他比观众还激动,鼓着掌大喊“好!”;唱得不好,他也直说:“你这句音准偏了,感情没进去,但别急,咱们再找找感觉。”

有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:决赛夜,有个年轻选手紧张到忘词,台下都替他捏把汗,刘欢却直接拿起话筒,跟着他一起唱。事后有人说“您这是在帮他”,他却摆摆手:“谁没紧张过?我得让他知道,有人陪着他。”这不像“导师”,倒像村里带着小鸡仔找食的公鸡——自己身强力壮,却总想着护着弱小的。

前几天翻到他2017年的采访,记者问他“现在年轻歌手都爱玩电子音乐,您怎么看”,他说:“我不是反对新东西,但音乐得有根。就像公鸡打鸣,不是为了叫醒谁,而是到了那个点儿,就得把心里的声儿喊出来。”这话听着简单,可现在多少歌手为了“爆款”,把歌词改得跟口水歌似的,旋律恨不得10秒钟出副歌?刘欢偏不,他宁愿花三年打磨一张专辑,说“我对得起每一个音符”。

三、60岁的“打鸣”声:他还是那个不愿“装睡”的人

有人说“刘欢过时了”,可他60岁了,还在为新发声。去年做声生不息,给香港老歌编曲,他非要保留当年的乐器原声,年轻编曲说“刘老师,现在都用电音了”,他瞪眼:“电音好,但老歌里的温度不能丢。”结果节目播出后,无数网友说“听这版海阔天空,哭得像第一次听一样。”

更难得的是,他从不“装睡”。娱乐圈乱象多,他却总敢说真话。有次采访被问“对流量明星怎么看”,他直接说:“年轻人努力赚钱没问题,但别把流量当本事,老百姓记不记住你,得看你心里有没有歌。”这话不中听,可多少人偷偷把他的话当成了座右铭?

你看,这就是“刘大公鸡”啊——年轻时是“打鸣叫醒别人”,老了是“打鸣守住底线”。他不是不会讨好观众,是觉得“讨好”对不起音乐;他不是不懂流量,是觉得“流量”对不起良心。在这个很多人选择“装睡”的时代,他偏要做那只叫得最响的公鸡,哪怕会得罪人,哪怕会被说“老古董”。

写在最后:

所以“刘大公鸡”这外号,哪是调侃?分明是夸他啊——夸他有公鸡的“冲”,有公鸡的“真”,更有公鸡那股“到了点儿就绝不偷懒”的担当。现在的娱乐圈不缺“流量鸡”,缺的就是这样愿意“打鸣”的“老公鸡”。

你说,如果刘欢都选择“沉默”了,我们还能听见多少像好汉歌那样有血有肉的歌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