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一个是“音乐活化石”,一个是“摇滚地标”,刘欢和汪峰合唱,怎么就没人喊“降维打击”了?

去年某晚的颁奖礼后台,有人拍到一个画面:刘欢换下演出服,正对着镜子喝水,汪峰抱着吉他路过,停下来说了句什么。两人相视一笑,没说两句就被人流冲散——没人知道他们聊的是和弦走向,还是刚唱完的那首亚洲雄风。但这句话,大概是华语乐坛最让人“意难平”的伏笔:什么时候,这两位能真正经合作一首?

刘欢和汪峰合唱歌曲

要是搁十年前,这个问题怕是会被喷“异想天开”。刘欢是什么人?86级国际关系系高材生,嗓子里装着黄河水,唱好汉歌能吼出梁山泊的烟火气,唱弯弯的月亮又能把江南水乡的温柔揉进每个字。圈内人说他“嗓音是天生的尺子,音准里刻着乐理”,连帕瓦罗蒂来中国,都点名要跟他聊聊声乐。

汪峰呢?从鲍家街43号胡同里走出的摇滚青年,早期唱“一直往南方开”,唱的是北漂青年的拧巴;后来唱怒放的生命,唱的是中年男人的不甘。吉他是他的“枪”,嗓子是“弹壳”,炸裂的现场能让人想起20岁夏天在操场嘶吼的自己——你说他“糙”,可他写的歌,哪个不是扎进普通人心里的小刺?

刘欢和汪峰合唱歌曲

按理说,这两位一个站在山顶唱“阳春白雪”,一个在泥地里写“下里巴人”,本该是两条平行线。可偏偏,他们的根都扎在中国的“土”里。刘欢的歌里,有京剧的板眼,有民歌的魂,比如千万次的问,前奏一响,谁还记得那是90年代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曲子?那调子里,既有中国人对“出去闯”的迷茫,也有“落叶归根”的执念。

汪峰的歌呢?表面看是摇滚,骨子里全是“讲故事”。他写存在,让无数加班族在地铁里红了眼眶;他写像梦一样自由,让年轻人觉得“原来摇滚不是吵闹,是敢对自己说的话”。你说他唱法“直白”,可直白里藏着最真的情绪——就像他总穿着那件旧皮衣,不是耍酷,是觉得“舒服”。

刘欢和汪峰合唱歌曲

所以,当有人说“刘欢汪峰合唱能碰撞出啥”,我反倒觉得:这两人凑一起,说不定能唱出中国人的“两面”。刘欢的“大气”能兜住汪峰的“锋芒”,汪峰的“烟火气”也能给刘欢的“殿堂感”添把柴。

真要合作,唱什么?

我倒希望他们唱一首父亲——刘欢的高音能唱出父亲的“威严”,像小时候他把你架在肩上的感觉;汪峰的沙哑能唱出父亲的“笨拙”,像他不会说爱,却默默给你修了好多年自行车。

或者唱一首春天里?刘欢的版本可以像老茶,越品越有味;汪峰的版本就是烈酒,一口下去烧心。两人合唱,说不定能把“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,那个春天很美好”唱出两种人生阶段的感觉——一个在看回忆,一个在走回忆里的路。

你说为什么没人喊“降维打击”?因为早过了比谁嗓门大、技巧高的年代了。现在的好歌,拼的是“能不能让人听了想起某个人,某段事”。刘欢和汪峰,一个懂“音乐的规矩”,一个懂“人的情绪”,他们要是真唱了,怕是能让00后和80后同时在手机屏幕前按下“收藏”。

至于啥时候能等到?这事儿,急不得。就像刘欢当年录弯弯的月亮,为了和声的厚度,在棚里熬了三天三夜;汪峰写飞得更高,改了27遍词。真要合作,他们肯定也会挑个“觉得对了”的时刻——毕竟,好酒不怕巷子深,好合唱也不怕等。

倒是突然想问问你:要是真有那么一天,你希望他们唱什么歌?评论区或许有人能写封“联名信”,递到他们后台去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