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华语乐坛的“顶级嗓音”,刘欢和林志炫几乎是绕不开的两座高峰。一个是被圈内外封神的“乐坛大哥”,作品能刻进时代记忆;一个是被粉丝调侃“录音棚歌手”的实力派,现场稳定到像开了原唱。俩人同台唱过凤凰于飞,也被歌迷拉郎配比过高低——可“谁唱得最好”这问题,真的有标准答案吗?
先说说刘欢。这人的声音,像是从时光里酿出来的老酒,初听可能觉得“冲”,但后劲足到能让人单曲循环一整夜。早在80年代末,他凭少年壮志不言愁火遍大江南北时,就有人评价:“他的嗓子不是‘唱’出来的,是‘喊’出来的——但喊的不是嗓子,是命。”这话不夸张。刘欢的声带天赋属于“老天爷赏饭”,音域宽得能从浑厚的男中低音飙到清亮的高音C,但最绝的是他的“叙事感”。听他唱弯弯的月亮,像坐在老胡同口听邻家大哥讲故事,每个字都带着岁月的温度;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一开嗓,又瞬间把人拉回梁山泊的豪迈里——他从不单纯“炫技”,总能把技术藏在情绪里,让听众跟着他的声音“走心”。
有人可能会说:“刘欢强是强,但风格太‘正’,不够流行。”这话只说对了一半。他的“正”是骨子里的对音乐的敬畏,比如千万次的问,当年为北京人在纽约创作时,他硬是把流行唱法和歌剧咏叹调揉在一起,放到现在听依然前卫;就连我和你这种奥运主题曲,他能用最简单的旋律,唱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厚重感。有人说刘欢的声音“有岁月的包浆”,这包浆,是20年乐坛沉浮磨出来的,是几百场演唱会熬出来的,也是他对音乐较真儿的心气儿。
再轮到林志炫。年轻歌迷更熟悉他“林志炫式唱法”的名头——那个被网友称为“海豚音”的弱混声,其实是他控制声带边缘的独门绝技。但要说林志炫只会“炫技”,那可太小瞧他了。他的声音像一把淬过火的刀,清亮、锋利,却又不失韧性,没离开过里那句“如果没有你,日子怎么过”的转音,能把听众的心尖儿都揉碎了;凤凰花开的路口的副歌,明明是抒情慢歌,他硬是唱出了青春里说不清的惆怅,听得人眼眶发热。
林志炫最被乐迷称道的是“稳定性”。从早年的单身情歌到我是歌手舞台上的Opera,他几乎没跑过调,现场录音和专辑版本几乎分不出差别——但这“稳定”不是天生的,据传他曾为了练气息,在游泳馆里一待就是一下午,直到嗓子发哑还不能停。他曾在采访里说:“我不追求‘震撼’追求‘准确’,每个音的位置、气息的强弱,都得和作曲家想的一样。”这种“较真儿”,让他的歌成了声乐系学生的“活教材”,但也有人觉得:“林志炫的歌太‘完美’了,少了点刘欢的‘烟火气’。”
说到底,刘欢和林志炫,根本就是两种“顶级唱功”的范本。一个像油画,浓墨重彩,每一笔都充满时代的厚重感;一个像工笔画,细腻精致,每一个线条都透着对技术的极致追求。你要问谁“更好”,可能得看你今天想听什么——想听岁月的故事,选刘欢;想听声音的雕琢,选林志炫。
但说句实在的,华语乐坛能有这两种“教科书级”的嗓音,本身就是我们的福气。与其纠结“谁唱得最好”,不如庆幸:我们能跟着刘欢的声音走过80年代的理想主义,也能跟着林志炫的声线触摸到流行音乐的技术巅峰。毕竟,好音乐从不是用来“比高下”的,是用来“听进心里”的——你觉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