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女儿曹睿,是拼了命想摆脱“刘欢的女儿”,还是终于活成了“更好的自己”?

在去年一场校园音乐节的后台,有人撞见曹睿蹲在地上整理线缆,满头碎发随着动作晃动,T恤沾了点舞台的灰,和旁边的工作人员笑着打招呼时,眼睛弯得像月牙。远处,刘欢站在舞台侧光里看她,手里摩挲着保温杯,嘴角没说话,眼睛却一直没离开。后来有记者问起这个瞬间,刘欢摆摆手:“她干活比我利索多了,我只是去给她递水的。”

要说“刘欢的女儿”,这四个字对曹睿来说,更像是一把双刃剑。从小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长大,家里的钢琴声、父亲的哼唱声、妈妈卢璐的低声教诲,是她童年的背景音。刘欢从不讳言对女儿的教育严格,“音乐基础必须打扎实,但路要自己走”,这话他说了二十多年,也照做了二十多年。曹睿13岁开始学作曲,他从不手把手改,“你觉得哪里不对,自己找原因”;18岁考伯克利音乐学院,面试前紧张得失眠,他只说:“去了就当去玩,别想着一定要成功。”

可“刘欢的女儿”这光环,实在太大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,他和莎拉·布莱曼唱我和你时,镜头扫过观众席,不少人猜:“那是不是他女儿?”当时还在读中学的曹睿,只能把帽子压低,和同学小声说:“不是,别瞎猜。”后来她参加中国新歌声,导师盲选时转身,那英脱口而出:“你是不是刘欢的女儿?”曹睿愣了一下,点头,然后补充:“但我唱的是自己的歌。”那英笑了:“我知道,但我还是想看看,刘欢的女儿到底能唱出什么样子。”

刘欢 曹睿

她确实想拼一把。选歌时没选父亲擅长的美声或流行摇滚,挑了一首偏小众的Rose,编曲加入电子元素,舞台上的她戴着黑色发带,声音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。后来淘汰,她坐在后台掉眼泪,刘欢发来一条微信:“过程比结果重要,你比上个月进步多了。”他从不公开替她拉票,却会在朋友圈转发曹睿的演出海报,配文:“我女儿,值得被看见。”

有人劝曹睿:“跟着爸爸的路走,多省事。”她摇头:“我不想永远活在‘刘欢的女儿’这个标签里。我喜欢做独立音乐,哪怕只有十个人听,也是我的。”这些年,她给新人写歌,给动画配乐,偶尔翻唱老歌,却在编曲里偷偷加点自己的小心思——比如把父亲唱过的弯弯的月亮,改成轻快的爵士版,发在社交平台上,刘欢评论:“比我唱得好听,下次演唱会请你当嘉宾。”

去年曹睿推出自己的原创单曲廿,写的是成长中的迷茫与坚定,歌词里有句:“别把光环当铠甲,也别把背影当靠山。”刘欢听完沉默了很久,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段话:“我为你骄傲,不是因为你是我的女儿,是因为你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。”

其实娱乐圈里,星二代不少,但像曹睿这样,既不刻意疏远父亲,也不依赖光环的,不多。她会在刘欢参加歌手时,偷偷给他准备润喉糖;也会在父亲感冒时,把粥熬好放在他书房。但他们聊得最多的,永远是音乐——不是“你应该怎么做”,而是“我最近有个想法,你觉得呢?”

说到底,父女一场,最好的关系不是“谁是谁的光环”,而是“你是你,我也是我,但我们互相照亮”。就像曹睿在廿里写的:“廿载风和雨,各自又相逢。”她或许永远都是“刘欢的女儿”,但她更想成为“曹睿”。

而刘欢,也终于在女儿的歌声里,看到了比好汉歌更动人的旋律——那是属于年轻人的,无畏又闪亮的未来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