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“老艺术家”走进大学课堂:刘欢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,究竟在教什么、又在传递什么?

提起刘欢,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弯弯的月亮里揉着忧伤的声线,是舞台上那个永远投入、用音乐讲故事的大师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如果有一天,这位歌坛“常青树”站上了大学的讲台,他会是什么样子?他又会教些什么?

ASU刘欢教授

2023年,一张刘欢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(ASU)课堂上讲课的照片在网上传开——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穿着朴素的条纹衬衫,手里拿着翻旧了的讲义,台下的学生举着手机拍照,脸上带着好奇又敬佩的表情。照片里的他没有聚光灯下的耀眼,却有种“老师”特有的沉稳与温和。这一刻,人们突然意识到:原来刘欢不仅会唱歌,还在悄悄扮演着另一个身份——大学教授。

从“歌坛大神”到“刘教授”:他的跨界,没那么简单

ASU刘欢教授

其实,刘欢和教育的缘分早已不浅。早在2010年,他就受聘于中国传媒大学,担任音乐系教授,主攻流行音乐演唱与创作。可那时候,大多数人只记着他的歌手身份,鲜少有人关注“刘教授”这个角色。直到这次ASU的曝光,才让公众开始好奇:这位唱了几十年经典的音乐人,到底想通过课堂传递什么?

熟悉刘欢的人都知道,他从不把自己当“明星”。在采访里他说过:“音乐是我的职业,但‘教音乐’是我想做的事。”在他看来,唱歌不只是技巧,更是文化、是故事、是生活。所以他的课堂,从来不是枯燥的“理论灌输”,更像一场“音乐背后的故事分享会”。比如讲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,他会从邓丽君的“时代曲”讲到周杰伦的“中国风”,甚至即兴哼两句自己年轻时的“翻唱版本”,逗得学生哈哈大笑;讲音乐创作,他会拿出自己写歌的手稿,告诉学生们“好音乐要‘接地气’,更要‘走心’”。

ASU刘欢教授

ASU课堂上,他让学生“摸”到音乐的温度

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音乐学院里,刘欢的选修课音乐与文化曾是“抢破手”的热门课。有学生回忆,第一节课他就问了几个“傻问题”:“你们觉得音乐是‘声音的艺术’,还是‘情感的共鸣’?”“如果让你用一首歌代表你的家乡,你会选哪首,为什么?”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却让学生们开始真正“听”音乐——不再只关注旋律是否抓耳,而是去想作曲人当时的心情,编曲背后的文化,甚至歌词里藏着的时代印记。

更特别的是,刘欢喜欢把“实践”搬进课堂。他会让学生分组创作,要求“不能用现成的和弦套路,必须讲一个你自己的故事”;他还邀请过不同风格的音乐人来做客,从民谣歌手到电子音乐制作人,让学生们看到音乐的“无限可能”。有次课上,一个学生弹了自己写的曲子,有点紧张地问他“老师,这调子是不是太怪了?”刘欢听完笑了笑,说:“音乐哪有‘怪不怪’?只有‘真不真’。你敢把自己的故事唱出来,这就是最棒的调子。”

他教的不是“唱歌技巧”,是“如何用音乐与世界对话”

很多人可能会问:刘欢这样的“顶级歌手”,有必要去大学教书吗?但在他看来,这反而是“音乐的回归”。他曾说:“当年我学音乐时,没有这么多资源,全靠自己摸索。现在有机会把这些经验传给年轻人,让他们少走弯路,这是我该做的。”

在他的课堂上,没有“明星滤镜”,只有“师生平等”。他会认真听学生的看法,即使对方只是一个刚接触音乐的大一新生;他会承认“我现在也有不懂的东西,我们可以一起学”;他甚至会对调皮的学生说“上课玩手机?那你等会儿唱两句,看看能不能‘唱’得比手机还吸引人”。这种放下身段的真诚,让学生们既尊敬他,又愿意亲近他。

有ASU的教授评价:“刘欢带来的,不仅是音乐的专业知识,更是一种‘对艺术的敬畏’。他用几十年的经历告诉学生:音乐不是名利场上的工具,而是连接心灵的桥梁。”这一点,或许正是当下娱乐圈最缺少的——当很多人追逐流量和爆款时,刘欢却在提醒我们:好的艺术,从来都经得起时间的打磨。

结语:当“艺术家”成为“引路人”,价值远不止舞台

从好汉歌到千万次的问,从春晚舞台到大学讲台,刘欢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“音乐的意义”。他让我们看到:真正的艺术家,不只会在舞台上发光,更愿意做那个提灯引路的人——用自己的经验、真诚和热爱,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。

也许,下一次再听到刘欢的歌时,你会多一分理解:那旋律里藏着的,不仅是一个歌手的故事,更是一位老师想传递给世界的温度。毕竟,能教会别人“如何用心唱歌”的人,自己一定也把音乐活成了一首最动人的诗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