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2012年刘欢组冠军梁博,凭什么让那届好声音至今无人复制?

2012年的夏天,空气里还飘着爱情买卖和最炫民族风的调子,一档叫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突然砸开了选秀市场的天。四个导师椅背对着舞台,灯光暗下来,只留一束光追着走上前的人——那年的夏天,我们记住了杨坤的“32场演唱会”,记下了那英的“小老太太”式点评,也记下了刘欢每次抬手时袖口滑落的腕表,和他眼里藏不住的对“好声音”的挑剔。

2012年刘欢组冠军

而在那季学员里,有个叫梁博的年轻人,始终像块安静的石头。初选时抱着吉他上台,唱了首我爱你中国,唱完转身就走,连看导师一眼都没有。后来那英问他“你干嘛这么拽”,他挠挠头说“没别的,就是想唱歌”。就这么个“拽”小子,最后愣是从刘欢组里杀了出来,拿走了冠军。

不少人当时就在问:凭什么?

2012年刘欢组冠军

梁博的“不讨喜”,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。别人都在拼命表现综艺感,他却全程惜字如金,采访被问“夺冠后的心情”,他沉默三秒,说“没想那么多,就是想接着写歌”。别人在后台和导师勾肩搭背,他永远抱着吉他坐在角落,指尖无意识地拨着弦,像在和琴对话。就连决赛那晚,他夺冠时发表感言,也就说了句“谢谢大家,然后,我想回家了”——留下全国观众面面相觑:这哪是冠军啊,分明是来串场的素人。

但就是这样的他,偏偏让刘欢死心塌地。梁博第一次盲选转身,导师们都对着他拍按钮,刘欢甚至没等听完整首歌就按了,“我要选他,这声音里有山川”。后来刘欢在采访里说:“别人可能看到的是他的‘酷’,我看到的是他的‘真’。唱歌这事儿,装不了,你心里有没有,一听就知道。”

2012年刘欢组冠军

刘欢组的赛制,从来都是“神仙打架”。那组的学员里,有唱功炸裂的关喆,有改编力极强的权振东,还有带着故事感的郑虹——随便拉一个放别组,都是冠军种子。但梁博赢在了“不一样”。别人在赛里拼技巧、拼高音、拼哭戏,他拼的是“不妥协”。每次选歌,都是自己写的,或者挑冷门的民谣,哪怕导师觉得“不够炸”,他也只说“我想这么唱”。决赛那晚他唱了首原创的回来,没有炫技,没有嘶吼,就是一把吉他,一句一句的诉说,唱到后面台下观众都跟着安静,连那英都红了眼眶:“这孩子,心里有团火。”

后来我们才知道,这“火”能烧多久。夺冠后,梁博拒绝了所有的综艺通告,推掉了天价代言,转身就去了美国进修音乐。有人说他“傻”,冠军资源这么好,不趁热打铁更待何时?但刘欢在节目后一次采访里,反而夸他:“这才是懂音乐的人。冠军不是结束,是开始,如果为了眼前的名利把路走歪了,那才是真的‘废’了。”

现在回头看2012年那季好声音,梁博的冠军像颗“不合时宜”的钉子,硬生生扎在了那个流量还没完全吞噬内容的综艺年代。没有炒作,没有话题,甚至没有像样的“人设”,就靠着一把吉他和不掺杂质的声音,愣是在一片“拼人气”的风气里,杀出了一条“拼作品”的路。

后来的选秀节目越来越多,唱将一茬茬地长出来又消失,但梁博的名字,总会在提到“2012年好声音”时被拎出来。有人说他可惜了,没成为顶流巨星;但更多的人说,幸好他没被“捧杀”——现在的他,偶尔发张专辑,开一场小型演唱会,还是会把那句“我想回家了”挂在嘴边,而台下的人,依旧会为那句“回来”红了眼眶。

其实当年刘欢选他,或许早就看透了:真正的冠军,从来不是节目里最耀眼的那个,而是能把“初心”熬成“金子”的人。毕竟,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里,能十年如一日守着“只想唱歌”的初心,比拿个冠军,难多了。

你说,这算不算刘欢组,最“值回票价”的一个冠军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