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12年前被刘欢拍着肩膀说“你是天生的歌者”,如今这位女学员去哪了?观众翻出旧照:岁月对她太温柔!

2012年的夏天,空调外机嗡嗡转着,电视里飘出一句带着荷兰口音的“你的音乐梦想是什么”,全国人民的目光突然聚焦在了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。那时候的综艺还带着点“野蛮生长”的鲜活,四位导师抢人时既较劲又真诚,尤其是刘欢,梳着标志性的背头,戴着黑框眼镜,点评时总带着“老音乐人”的执拗——看中的不是技巧,是声音里的“魂”。

就在那一年,刘欢战队里站上了一位特别的女学员。她不像其他选手那样张扬,一身素净的连衣裙,抱着吉他坐在舞台中央,开口唱自己时,声音像是浸了岁月的茶,醇厚又不失锋利。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是:“这姑娘眼神里怎么有股‘不认命’的劲儿?”

后来才知道,她叫徐海星,那年已经30岁。在好声音的舞台前,她是一所音乐学校的老师,每天对着琴键和乐谱,心里却揣着个“歌手梦”。很多人劝她:“你都这岁数了,安安稳稳不好吗?”她只是笑笑:“唱歌不是为了红,是觉得自己‘该唱’。”

12年刘欢战队女学员

刘欢显然懂她。当其他导师还在犹豫要不要转椅时,刘欢第一个按下按钮,拍着桌子喊:“必须是我战队的!你这声音,是生活磨出来的,不是练出来的。”后来徐海星进了刘欢的“创作营”,这个“较真”的导师甚至为她改编歌曲,加了一段钢琴间奏,边改边说:“你看,这里的停顿要留足,要让听众跟着你的呼吸走。”

那一年,徐海星走得很远。从自己到有没有人告诉你,她的每一场表演都像在讲一个普通人的故事——没有华丽的炫技,却总能让观众跟着眼眶发热。有人记得她被淘汰时,刘欢叹了口气:“可惜了,她本来可以走得更远。”更多人记得她鞠躬时,说:“谢谢刘欢老师,让我知道,30岁开始追梦,一点也不晚。”

转眼12年过去。当年看好声音的少年,如今可能已经成了职场的中坚力量;屏幕前为徐海星投票的大妈,或许早就记不清选手的名字。可前两年,有网友突然翻出一张她的演唱会旧照,配文:“你们还记得刘欢战队那个唱自己的女老师吗?”评论区突然热闹起来。

照片里的徐海星,站在聚光灯下,还是抱着那把老吉他,鬓角有了几缕白发,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。评论区有人说:“居然还在唱歌?真好!”有人说:“当年觉得她肯定能火,现在想想,能一直唱自己想唱的歌,比火更难得。”

后来顺着蛛丝马迹找,发现她这些年没“大红大紫”,却也没彻底离开音乐。她在成都开了间小工作室,教孩子弹钢琴,偶尔写写歌;每年会办几场小型音乐会,门票不贵,来的大多是老观众;社交账号很少发动态,但只要发新歌,底下总有人说:“啊,你还是那个徐海星,声音一点没变。”

有次采访被问到“有没有遗憾”,她笑着说:“当年觉得没拿冠军是遗憾,现在想想,能把音乐当一辈子的事,让更多人听见‘普通人的声音’,就够了。”镜头里,她身后墙上挂着一幅字,是刘欢当年送给她的——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。

其实娱乐圈不缺“一夜成名”的故事,缺的是像徐海星这样的“长期主义者”。12年,足够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到背上书包,足够一个网红火遍全网又悄无声息,而她只是安静地弹着琴,写着歌,把“追梦”这件事,活成了细水长流的日常。

前几天刷到她最新的live,唱的还是那首自己,最后一句“我就是我,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”落定时,突然想起当年刘欢说的那句话:“真正的歌者,永远不会被岁月埋没。”或许,这就是最好的答案——不是所有人都要站在顶峰,但一直往前走的人,总会被看见。

你有多久没想起过2012年的夏天了?又或者,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“默默坚持”的人?或许,他们才是生活里最动人的“好声音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