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也不知道咋回事,脑子里老是会蹦出些以前的事儿。就前两天,偶然翻看旧东西,看到几张有点泛黄的旧报纸,上面刚好有当时超女的报道,一下子就把我拉回那个时候了。
回想那个“纯真年代”
说到李宇春,那真是我们那一代好多人的记忆符号。我记得特别清楚,那会儿电视机还是家里的主要娱乐,网络虽然有了,但远没现在这么发达,乌烟瘴气的事儿也少。那时候追星,感觉挺简单,就是守着电视看比赛,拿着家里的固定电话或者后来有了手机,偷偷摸摸地发短信投票。
那时候的感觉是真不一样。 为啥说是“纯真年代”?
- 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“饭圈”操作,喜欢就是喜欢,投票就是实打实地支持。
- 感觉那时候的选秀,虽然也有竞争,但好像更看重实力和观众缘,没那么多弯弯绕绕。
- 李宇春的出现,确实挺颠覆的。中性风格,不唱歌跳舞的时候有点酷酷的,话不多,但一上舞台就特有范儿。
我就寻思,她咋就能一下子火成那样?
我当时也跟着凑热闹投过票,虽然没那么狂热,但身边确实有不少同学、朋友是真的“铁粉”。她们会买海报,买贴纸,讨论她的每一场表演。那时候的信息传播没现在快,大家就靠着电视、报纸、杂志,一点点拼凑偶像的消息。感觉那种投入,现在想想,挺傻,但也挺真诚的。
琢磨当时为啥那么多人喜欢她
我坐那儿想了半天,觉得,除了舞台魅力,可能还有一种“代表性”。
她好像代表了一种“不一样也可以被喜欢”的可能。在那个年代,女孩子的形象大多还是甜美、温柔那一挂的,她那种酷酷的、有点男孩子气的样子,对很多人来说是新鲜的,甚至是有点冲击力的。年轻人嘛总有点叛逆心理,喜欢与众不同的东西。
还有就是那个氛围。 整个社会好像都卷入那场选秀狂欢里了,街头巷尾都在讨论。那种全民参与的感觉,现在很难复制了。李宇春就是在那样的氛围里,被大家一点点“堆”到冠军位置上的。她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就是民意,是那个时代年轻人选择的结果。
后来嘛她也一直在唱歌,做音乐,开演唱会,还演了电影。一路走过来,争议肯定有,喜欢和不喜欢的人都有。但不管怎么说,她确实是从那个“纯真年代”走出来的一个标志性人物。
现在回过头去看,那些为她投票、为她呐喊的日子,也是我们自己一去不复返的青春。翻出那些旧记忆琢磨琢磨,还挺有意思的。就是这么个过程,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单纯回味一下过去的日子和那时候的人和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