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刘德华那首《归宿》。这首歌,我前前后后听了得有小一百遍了,每次听都有点不一样的体会。这不算是啥正经的“实践”,就是我自己瞎琢磨、瞎感受的一个过程。
我咋开始琢磨这事的?
这事儿得从几年前说起。那段时间,工作上不上不下的,家里头事儿也不少,就感觉整个人有点飘,不知道劲儿往哪儿使。心里头空落落的,好像没个着落,说白了,就是找不到自己的“归宿”感。
偶然的机会,我又翻出来刘德华演的那个电影《失孤》看。电影看完,心里堵得慌,然后就把片尾曲《归宿》找出来听。以前也听过,没太往心里去,但那次不一样,歌词一下子就戳到我了。
具体是咋“实践”的?
也没啥特别的,就是反复听。
- 上下班路上听: 那会儿开车或者坐公交,耳机里就单曲循环这首歌。看着窗外车水马龙,人来人往,就琢磨歌词里那种寻找、那种迷茫。
- 晚上睡不着听: 夜深人静的时候,心思特别多。就把灯关了,安安静静地听。刘德华那有点沧桑的嗓音,配上旋律,特别容易让人陷进去想事儿。
- 边听边琢磨: 我就想,歌里唱的那种“一路追逐,一路迷途”,跟我当时那状态,简直一模一样。我就琢磨,我到底在找啥?我的“家”在哪儿?不一定是物理的家,更多是心里的那个依靠。
我没干别的,没去分析乐理,也没去查创作背景,就是纯粹地听,然后跟自己的生活对。把歌词当成一个引子,去思考自己的处境。
琢磨出点
没琢磨出啥惊天动地的大道理。
但这首歌,在那段迷茫的时间里,像个伴儿。它没给我答案,但它让我觉得,有这种感觉的不止我一个。那种在路上、在寻找的状态,挺普遍的。
听多了,心里反而慢慢平静下来了。就觉得,寻找本身,可能也是一种“归宿”。不一定非要找到一个明确的目的地,接纳这种在路上的感觉,踏踏实实往前走,可能心里就没那么慌了。
对我来说,听《归宿》这首歌,就是这么一个过程:从心里没底,到反复听、反复想,找到一点点内心的平静。虽然简单,但挺真实的。就是这么个事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