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,李宇春这张《会跳舞的文艺青年》,我当初拿到手,还真有点儿犯嘀咕。不是说不期待,就是感觉这名字,有点意思,又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以前,我对李宇春的印象,还停留在舞台上那个酷酷的样子,感觉挺有力量,挺直接的。唱歌嘛也听过一些,但没太系统地去了解。所以这张专辑出来,说是她自己搞了不少创作,又是“文艺青年”又是“会跳舞”的,我就挺好奇,打算找个时间好好听听,看看是咋回事儿。
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:
第一步:找个安静的时间和设备。
我这人听歌有点老派,不喜欢随便用手机外放或者凑合用个破耳机。特意等了个周末下午,家里没人,比较安静。翻出了我那套还算凑合的音响和CD机,想着这样能听得清楚点儿,感受下细节。
第二步:从头开始,完整播放。
我没去看那些推荐曲目或者先去搜评论,就想凭自己的第一感觉来。把CD放进去,按下播放键,就从第一首《会跳舞的文艺青年》开始听。
初听印象: 开头那个前奏,确实有点不一样,挺抓耳朵的,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纯粹劲爆或者抒情。有点迷幻,又有点节奏感。当时心里就“诶?”了一下,感觉有点意思。
耐心听下去: 我就靠在沙发上,一杯茶放旁边,一首一首往下听。发现这张专辑风格还挺杂的,不像以前那么“直给”。有的歌带点电子,有的歌有点摇滚的意思,还有几首慢歌处理得也挺细腻。
第三步:反复听几遍,留意细节。
第一遍听完,大概有个整体印象,就是“跟以前不太一样了”。然后我就没换碟,又让它从头播了一遍。这回就有意识地留意了下编曲、歌词什么的。
我注意到:
歌词: 感觉有些歌词写得挺个人化的,不像以前那么口号式,多了点思考和表达自我的东西在里面。虽然谈不上多深刻,但挺真诚的。
编曲: 确实用了不少心思,各种元素混搭,但没觉得乱。整体听下来还挺顺的,那个“文艺青年”的感觉,可能就体现在这种不那么随大流、有点个性的编排上。
人声: 李宇春的声音处理也跟以前有点变化,没那么“绷着”,松弛了一些,也多了点情绪的细节。
第四步: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记录。
听了两三遍之后,我就大概有数了。这张专辑对我来说,确实是个惊喜。它不是那种一耳朵就炸裂的类型,但很耐听。有点像那种需要稍微品一下的茶,不是一口就能喝出全部味道。
“会跳舞”体现在它的节奏感和多样性上,很多歌确实听着会想跟着动动。“文艺青年”,我觉得是那种独立思考、不盲从、有自己一套表达方式的感觉,挺清新的,没那么商业化,或者说商业得不那么露骨。
的
我这回实践(听专辑)的过程,就是从带着点固有印象开始,到静下心完整体验,再到反复琢磨细节,形成了一个比较立体的认识。对我个人而言,这张《会跳舞的文艺青年》算是让我对李宇春有了一个新的看法。 不再仅仅是那个舞台符号,而是一个确实在做音乐、尝试表达的音乐人。整个过程挺顺畅,也挺有收获的,至少这张专辑,我现在还会偶尔翻出来听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