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阵子看到周杰伦那个《最伟大的作品》出来,网上吵翻天了。有说好的,有说不行的。就喜欢自己动手试试,耳朵收货,不听他们瞎嚷嚷。所以我就琢磨着,搞个小实践,就叫它“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”之我自己的体验记录。
我咋开始琢磨这事的
那天晚上,也没啥事干,就把那首主打歌《最伟大的作品》MV找来看了。看完一遍,感觉花里胡哨的,有点意思,但又说不上来具体啥感觉。不像以前听《双截棍》或者《七里香》那种,一下子就上头。我就有点纳闷,是我老了,还是这歌真就那样?
光听一首肯定不行,这不客观。我就想,得系统地来一遍。第二天周末,我就决定把这张新专辑从头到尾,安安静静地听几遍。不是当背景音乐那种听,是正儿八经坐那儿,戴上耳机,一杯茶,就这么听。
具体我是咋一步步做的
第一步,清空大脑,完整听。 我先把网上那些评论、分析全关了,就想凭自己第一感觉。从第一首听到一首,中间没停。第一遍听下来,感觉挺平顺的,没啥特别刺耳或者惊艳的地方,有点像温开水?但有些旋律好像在哪听过似的,模模糊糊的。
第二步,翻出老家伙们对比。 光听新的不行,得有参照物。我就把我以前攒的那些周杰伦的老专辑翻出来了,从最早的《Jay》、《范特西》到后面的《叶惠美》、《七里香》、《依然范特西》这些。我没全听,就挑了几首我当年觉得特牛的,还有几首风格跟新专辑里某些歌有点像的。
第三步,一对一捉对厮杀(不是)。 我不是要比个高低,就是想找找感觉。比如新专辑里那首中国风的《红颜如霜》,听完我就立马回去听了《东风破》和《发如雪》。这么一对比,感觉就出来了。新的这首,好像更精致了点,但以前那种略带粗糙的少年气没了。又比如听完新专辑里的情歌,我就去重温《安静》、《轨迹》。以前是撕心裂肺的少年心事,现在更像是…嗯…过来人的那种感觉,平和了不少。
第四步,记录我的瞎琢磨。 我拿了个本子,也没写啥专业的乐评,就记我当时的直接感受。比如:“《还在流浪》这首,有点公路片的感觉,旋律挺抓耳,但好像没《一路向北》那股劲儿了。”,“《错过的烟火》这个鼓点,让我想起以前某首歌,但忘了是哪首,整体听着舒服。”,“《最伟大的作品》这首,多听几遍,感觉编曲确实复杂,塞了很多东西,但好像没以前那种浑然一体的感觉?” 就这么零零碎碎写了不少。
搞明白了点啥
搞了这么一通下来,花了我一个周末下午。我没得出啥“是不是最伟大”的结论。这玩意儿太主观了。但我确实搞明白了一件事:听周杰伦,对我来说,不光是听歌本身了。
听新歌,会不自觉地跟我记忆里的老歌对比,然后就会想起当年听那些歌时候的自己,那时候的事儿。这种感觉挺奇妙的。新专辑给我的感觉,更像是一个老朋友,成熟了,稳重了,可能没以前那么锋芒毕露,爱玩爱闹了,但他还在那里,用一种更平和的方式跟你聊聊天。
我觉得争论这专辑“行不行”没太大意思。重要的是,这音乐让你想到了感受到了啥。对我来说,这回实践最大的收获,不是评价了这张专辑,而是通过听他的新歌和老歌,跟自己过去的十几年来了次对话。这感觉,还挺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