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,就喜欢翻腾以前听的老歌。可能年纪到了,总觉得老歌有味道。前两天在家没事干,就把周董的歌翻出来听。
重新捣腾老歌单
我记得当时是随便点开的,好像是那张叫《惊叹号》的专辑。一首一首往下听,听到《你好吗》这首歌的时候,诶?感觉有点不一样。跟周董其他好多歌比起来,这首特别安静,好像就只有钢琴的声音,轻轻的那种。
我就停下来,又重新放了一遍。以前听可能没太注意,这回就觉得,这旋律有点抓人,不是那种热闹的抓,是有点冷清,有点寂寞的感觉。听着听着,我就开始琢磨了,这歌词写的啥内容?配上这调调,肯定有故事。
找歌词,看看到底写了啥
我就动手搜了一下《你好吗》的歌词。现在找歌词方便得很,手机划拉几下就出来了。
拿到歌词,我对着手机屏幕,一句一句看:
“墙上静止的钟是为谁停留”
“是不是和我一样赖着不走”
“你说你好不想知道,却又退缩”
“怕听到,你过的比我好”
嚯,这词儿写的,真是挺直接,又有点小心翼翼的。就那种分手了,还惦记着对方,想问一句“你好吗”,又怕听到答案不是自己想的那样。那种感觉,配上那个只有钢琴、没啥鼓点的音乐,一下子就把那种淡淡的忧伤,那种孤单落寞的劲儿给烘托出来了。
我这才想起来,好像当年这歌出来的时候,就有人说过,这是周董少有的整首歌没用鼓声的编曲,就是为了搞这种安静、寂寞的气氛。现在自己静下心来对着歌词听,确实是这么回事儿。歌词本身不复杂,就是大白话,但组合起来,配合那个旋律,就特别有画面感,特别能戳到心里某个地方。
琢磨后的感觉
年轻那会儿听这歌,可能就觉得旋律还行,有点慢,没太往心里去。现在再听,再看这歌词,感觉就不一样了。可能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点?或者说,更能体会那种想问又不敢问,惦记又只能放在心里的感觉了。
有人说,能听懂《你好吗》的人,都是有故事的人。我琢磨着,这话有点道理。倒不是说非得经历一模一样撕心裂肺的分手,就是那种情绪,那种淡淡的惆怅和牵挂,可能很多人在某个阶段或者对某个人,都有过类似的心情。问一句“你好吗”,重点可能不在答案,就是那个问的动作本身,就已经包含很多东西了。
这回重新听《你好吗》,还特地去找了歌词来看,对我来说也算是一次挺有意思的实践体验。老歌新听嘛总能咂摸出点不一样的味道来。记录一下,分享给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