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也不知道咋回事,就又翻出来周杰伦那首《皮影戏》听。搁以前,就觉得这歌节奏挺带劲,有点中国风,但也没太往心里去。就前两天,闲着没事儿,戴着耳机又循环到这首了。
这回听,感觉就不太一样了。可能是年纪大了点?开始琢磨歌词里唱的那些东西。“微薄的身躯 刻划出厚实尊严”,“小小屏幕 撑起大大一片天”,还有啥“唱念做打喜怒哀乐”,“身轻如燕”,“忽隐又忽现”... 越听越觉得,这不就是小时候模模糊糊看过的那个皮影戏嘛
琢磨歌词里的门道
我就开始较劲了,非要把这歌跟皮影戏对上号。把歌暂停,一句一句地看那个歌词。发现唐从圣这词写得是真有画面感。你想,皮影戏不就是灯光打在后面,人在幕布后面操控着那些小人儿嘛
- “灯光闪耀在后面”:这不就是皮影戏的舞台布置?
- “我碎碎念”:可能是指后台艺人的念白或者旁边伴奏的鼓点?
- “筋斗云就算在十万八千里,看我只需要翻三圈”:这就是皮影戏里孙悟空那种角色的动作,幕布上看着灵活得很。
- “透明的眼 纯净的笑脸,只看颜色就能辩忠奸”:这个也对得上,皮影人物的脸谱化,好人坏人,看造型颜色大概就能分出来。
这么一对照,感觉这歌一下子立体起来了。不光是听觉上的,好像眼前真有那个小小的屏幕,后面有人在那儿忙活,锣鼓家伙敲得叮当响。
动手试了试
光想没意思,正好家里有快递拆下来的硬纸板。我就手痒了,找了把剪刀,对着灯光,试着剪了个歪歪扭扭的小人儿轮廓。也没多复杂,就是个大概形状。然后拿个筷子(本来想找竹签,没找着)在后面顶着。
关了灯,把手机手电筒打开,对着白墙。还真有点那意思! 虽然我这手艺糙得很,小人儿动起来也笨手笨脚的,但那个光影效果一出来,立马就感觉不一样了。尤其是配合着手机里放的《皮影戏》的音乐,“哇勒点点点点点点点”那段一出来,我瞎比划着让小人儿也跟着“抖”了几下,自己都给逗乐了。
虽然就玩了那么一小会儿,搞得墙上影子乱七八糟的,但感觉挺奇妙。就是从一首歌,去了解它背后说的那个东西,再简单地动手试那么一下下,整个过程还挺有收获的。
的一点想法
搞了半天,发现这首歌不光是歌好听,它还是个引子,能让你去瞅瞅咱那些老传统玩意儿。周杰伦把这皮影戏的元素跟他那调调一结合,还真挺搭的。感觉听懂了歌词,再回头听这歌,味道都不一样了,更浓了。
这事儿也让我觉得,有时候听歌不能光听个热闹,稍微深究一下下,或者动动手感受一下,乐趣能翻倍。挺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