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周杰伦这首《爸我回来了》。这歌年头不短了,每次听都感觉有点复杂。
刚出来那会儿,我记得很多人,包括我自己,都以为这歌写的是周杰伦他自个儿的事儿。你想,歌词那么真实,又是第一人称“我”,讲家里那点破事,爸爸打妈妈啥的。再加上他爸妈也确实在他小时候分开了,很容易就对号入座了嘛
那段时间,好多人都觉得周杰伦挺不容易的,把这种家里的伤疤写进歌里。当时我还挺感慨,觉得这哥们儿真敢写。
后来是怎么搞明白的?
也没啥特别的契机,就是有一次跟几个朋友瞎聊,又聊到这首歌。有个哥们儿就说:“你们不知道吗?这不是写他自己的,是他听朋友讲的故事,有感而发写的。”
我当时就“?”了一声,有点懵。回去之后我就不死心,专门上网扒拉了一下。这一查,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。
- 官方说法: 很多报道都提到,创作灵感来自周杰伦听到的一个朋友的遭遇。
- 他本人的澄清: 据说他在一些场合,比如演唱会上,也提过这事,说大家别误会,不是他家的事儿。他还感谢过他爸去看演唱会啥的,你想想要真是歌里那样,这得多尴尬。
- 为啥误会那么深: 主要还是歌词代入感太强了,加上他家庭背景的一些信息,就很容易让人联想。
搞清楚之后,感觉挺奇妙的。 一方面觉得,还好不是他亲身经历,不然也太惨了。另一方面,也佩服他能把朋友的故事用音乐表达出来,而且那么有冲击力。
这事儿也让我琢磨了一下,很多时候我们听歌、看电影、读故事,很容易就把创作者和作品里的“我”划等号。但艺术创作嘛很多是基于观察、想象,或者是别人的经历来的。
《爸我回来了》这歌,就算不是周杰伦的亲身经历,它反映的那种家庭暴力问题,那种无助和控诉,力量一点没减弱。能引起大家对这种事情的关注和思考,这歌就算做到它的价值了。
以后听歌还是得就歌论歌,别老瞎联想,容易闹乌龙。这歌本身是真牛,这点没得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