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,老是下雨,淅淅沥沥的,搞得人心里也跟着潮乎乎的。那天在阳台上看着外头发呆,收音机里正好飘来周华健那首《雨人》,一下子就勾起了好多年前的回忆。就想着,这么久没唱了,干脆捡起来练练,找找当年的感觉。
说干就干,我的实践过程大概是这样的:
第一步,那肯定是先把歌找出来。翻箱倒柜……呃,没那么夸张,就是在手机音乐软件里搜了一下,找到了原版,还有伴奏。现在的科技是真方便,不像以前还得捣鼓磁带机。
然后,我就开始听。不是随便听听就完事儿那种,是反反复复地听。戴上耳机,把声音稍微开大点,仔细琢磨华健大哥是怎么唱的。他那个嗓音,有点沙哑,但又特别有穿透力,尤其是在唱到“我相信我爱你”那几句,感觉里面全是感情,不是干吼。
琢磨歌词和感觉
光听旋律还不够,得把歌词吃透。这首歌词写得挺有画面感的,“好像就从那一个夜晚开始,下起雨一直没有放过晴”,一上来就把那种湿漉漉、有点孤单的气氛给带出来了。还有那句,“小气的用着那些你的记忆,一点点就够我看到彩虹”,啧,这得多深的感情才能这么“小气”。
我就试着跟着哼唱。那调子跑得能追上高铁了,哈哈。主要是感觉不对,要么太用力,唱得跟吵架似的;要么太软,没那股子韧劲儿。华健唱这歌,听着挺平静,但里面有股劲儿,是一种挺执着的、挺傻气的感觉,就像歌名“雨人”那样,有点固执,有点让人心疼。
重点来了,怎么把那个“味儿”唱出来?
- 模仿: 我就学着华健的口气,试着放慢语速,把字咬得稍微“粘”一点,但又不能太拖沓。
- 想象: 唱歌嘛得有画面。我就想象自己真的撑着伞,走在雨里,周围人来人往,但心里就只有那么一个人,那种感觉,有点孤独,又有点自我满足的小固执。
- 抠细节: 有些转音和气息的地方,得特别注意。比如“慢慢的安心在黑暗中”那句,声音要放轻,但不能虚,得有种小心翼翼的信任感。
- 反复练习: 没啥捷径,就是唱。对着伴奏唱,清唱,录下来自己听听哪里不对劲,再改。嗓子唱哑了就歇会儿,喝口水,第二天接着来。
练了好几天,总算是有点感觉了。虽然唱得肯定没法跟原唱比,但起码自己能投入进去了,唱的时候心里头能浮现出那个撑着伞、在雨里默默想着谁的“雨人”形象。不再是干巴巴地念歌词,或者扯着嗓子吼调子了。
实践下来,感觉最大的收获是:
唱歌这事儿,技巧是基础,但感情才是灵魂。尤其是华健这类走心派的歌,你要是没把自个儿“骗”进去,没调动起那份情绪,听着就差点意思。这回练《雨人》,不光是练了首歌,也算是重新体验了一把那种沉浸在回忆和情感里的感觉。挺人到了一定年纪,偶尔这样“矫情”一下,也挺解压的。
好了,这回的实践记录就分享到这。下次再找首有感觉的老歌,继续折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