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真,一开始听到李宇春要翻唱《漂洋过海来看你》这歌,我心里是有点嘀咕的。毕竟李宗盛大哥那原版,太深入人心了,那感觉,啧啧,就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沧桑和为爱付出的孤勇。
初听与琢磨
后来嘛找来听了。有点意思。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喊,也不是小女生的娇嗲。李宇春那个版本,怎么说,特别冷静,甚至有点克制。但就是这种克制里面,你能听出那种决心,那种“我用了半年的积蓄,漂洋过海来看你”的劲儿,是藏在骨子里的,不是咋咋呼呼嚷嚷出来的。
我就开始琢磨了。为啥她这么处理?我反复听了好几遍,关掉音乐自己在那儿想。这首歌本身的故事性很强,原版像是把故事揉碎了,用经历告诉你有多难多苦。李宇春的版本,更像是一个决定,一个“我已经做了这个决定,过程的苦我自己担着,你看到的是我来了”的那种感觉。没有过多的渲染“我多不容易”,就是告诉你结果:我来了。
实践中的体会
这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候干的一些事儿。那时候也是愣头青一个,为了见个人,也是折腾得够呛。坐那种绿皮火车,咣当咣当几十个小时,硬座,你知道?那时候也没觉得多苦,就一根筋,想着要去,要去那个地方。
- 第一步:下决心。就像歌里唱的,得先有那个念头,而且得是非常强烈的念头。我当时就是,非去不可。
- 第二步:攒钱攒时间。那时候工资不高,真是得省吃俭用,跟歌里说的“半年积蓄”差不多意思,时间也得凑,请假调休什么的。
- 第三步:行动。买票,收拾东西,出发。过程挺枯燥的,甚至有点狼狈,火车上那味儿,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呛鼻子。
- 第四步:抵达。见到人的那一刻,之前的辛苦好像一下子就忘了。虽然可能,也就只是见一面,说几句话。
李宇春那个版本,就特别像我经历的第三步和第四步。那种不动声色底下藏着的巨大决心和行动力。过程中的辛酸,她没唱出来太多,但你听着,就能感觉到那股力量。有人说李宗盛是经典,李宇春是“王炸”,我觉得,不是谁比谁厉害的问题,是角度不同。
的感觉
听李宇春的版本,就像在看一个默片,主角表情不多,但你知道她经历了很多,最终站在了那里。对我来说,这首歌她唱出了另一种实践感,就是那种“我已经做了,我承担了,我来了”的实践感。不是倾诉,更像是一个陈述,一个关于行动和决心的陈述。
这回听歌的“实践”,对我来说不只是听了个响,更多的是勾起了自己过去的一些回忆,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这首歌。挺真的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