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,就是突然想捣鼓捣鼓吉他,找点啥歌练练手。翻来翻去,就想到了周杰伦那首《彩虹》。这歌有些年头了,但旋律一出来,那感觉,啧,还是挺特别的。
为啥是《彩虹》?
说起来也没啥特别高大上的理由。前阵子偶然在个小店里听到背景音乐放这歌,一下子就勾起不少以前的事儿。那时候,可能还在上学,或者刚出来做事,反正就是感觉这歌特别能戳到心里某个软软的地方。歌词简简单单,但配上那调调,就是有种说不出的味道,有点甜,又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怅惘。
再加上,这歌感觉好像不是那么难?至少听起来是这样。想着自己这三脚猫的吉他功夫,找个太复杂的也搞不定,这个《彩虹》听着旋律挺顺,和弦转换好像也… 还行?就决定拿它开刀了。
开搞!找谱子,摸索
第一步,找谱子。这年头方便,上网一搜,各种版本的谱子都有。我找了个看起来比较靠谱的六线谱版本,带和弦图的那种,对我这种半吊子比较友
然后就是抱着吉他开始摸索了。先把谱子打印出来,放在谱架上。对着和弦图,一个一个按。这看着简单的C、G、Am、Em啥的,真要连贯换起来,还真有点卡壳。特别是那个F和弦,大横按,我的天,手指头都快按抽筋了,出来的声音还是“噗噗”的,要么就是哑的。
磕磕绊绊的练习过程
接下来的几天,基本就是重复这几个动作:
- 分解和弦练习: 先不急着弹唱,就练右手分解,把那几个常用的和弦转换给练顺溜了。C到G,G到Am,Am到Em,再到F… 来来回回地练,练到手指头有点肌肉记忆。
- 攻克难点: 那个F和弦是大头。我就专门抽时间练它,从只按响一两根弦,到慢慢能按实所有弦,发出比较清晰的声音。这个过程,真的挺磨人,手指尖疼得不行。
- 跟唱: 和弦转换稍微顺了一点点之后,就开始试着跟着哼哼。速度放得特别慢,一边弹一边小声唱。结果发现,一开口唱歌,手上的和弦又乱了。得,还得继续练协调性。
- 分段练习: 整首歌一次性搞不定,我就把它拆开。先练熟前奏那段经典的旋律,再练主歌部分,然后是副歌。一段一段地啃,搞定一段,心里就踏实一点。
中间也有好几次想放弃。手指疼不说,弹出来的声音跟原版差太远了,自己都听不下去。有时候练着练着就烦了,把吉他往旁边一扔,干点别的去。但过一会儿,那旋律又在脑子里转,手又痒痒了,还是捡起来继续磕。
现在咋样了?
折腾了差不多一个多星期,断断续续的。现在嘛总算是能勉强把整首歌弹下来了。虽然有些地方转换还是有点小瑕疵,F和弦偶尔还是会“呲”一下,但整体连贯性好多了。能一边弹一边跟着唱完,虽然唱得也不咋地,哈哈。
弹熟了之后,再听原版,感觉又不一样了。好像更能体会到里面那种淡淡的情绪。自己亲手把它弹出来,哪怕不完美,那种满足感还是挺强烈的。就好像完成了一件挺私人的小事儿,挺有意思的。
这回练《彩虹》的过程,就是个挺典型的“看着简单,做起来不易,坚持下来有收获”的体验。下次再想练啥歌,估计还是会经历这么一番折腾。不过这就是玩乐器的乐趣嘛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