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阵子王力宏那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,网上各种消息满天飞,一开始我也就当个八卦看看,毕竟娱乐圈嘛这种事儿隔三差五就来一出。
但我这人有个毛病,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,看着看着,我就开始琢磨了。不是琢磨他到底干了那些细节咱也不知道真假。我是琢磨,这人前人后的反差,怎么就能这么大?平时看着挺好一人,结果扒出来这么多事。
我的观察实践
第一步:信息过载与冷静
刚开始那几天,我也是被各种爆料、反转给弄得晕头转向。手机一刷全是这事儿,各种截图、时间线、人物关系图,看得我眼花缭乱。后来我就想,不行,不能这么跟着跑,得自己找个角度琢磨琢磨。
第二步:从“他”到“我们”
我就强制自己不再去刷那些细节了,新闻知道个大概就行。然后我开始想,这事儿离我们普通人远吗?一点也不远。我就开始留意身边的人和事,算是我自己的一个小小的“社会观察”实践。
- 观察对象一:社交媒体
我特意去翻了翻一些朋友或者不太熟的人的朋友圈、微博啥的。嚯,那叫一个光鲜亮丽。旅游、美食、健身、晒娃、秀恩爱,全是积极向上、岁月静好的样子。我就想,他们真实的生活,是不是也全是这样?肯定不是。谁还没点烦心事、龌龊事?只是大家习惯了报喜不报忧,或者说,习惯了维护一个“人设”。 - 观察对象二:工作场合
然后我又琢磨我们单位里头。有些人,在领导面前那叫一个积极肯干、任劳任怨,显得特别靠谱。但私下里?吐槽抱怨、摸鱼耍滑,也不是没有。这不也是一种“人设”管理吗?为了生存、为了发展,大家都在不同场合戴着不同的面具。 - 观察对象三:我自己
最重要的一步,是反思我自己。我是不是也在不自觉地维护某种形象?是不是也只愿意把好的、成功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?答案是肯定的。比如我写博客分享实践,肯定也是挑那些做得有点心得的、能拿得出手的来说,碰壁的、失败的、糗事的,就不太愿意多提。
第三步:实践中的思考
通过这么一圈观察和反思,我发现,“人设”这东西,不是明星专属。我们每个人,或多或少都在经营自己的人设。只是程度不同,目的不同。
王力宏那事儿,之所以闹得这么大,一方面是他名气大,关注度高;另一方面,可能就是他之前那个“优质偶像”的人设太完美了,跟后来爆出来的反差太大,所以大家的情感冲击就特别强烈。
实践后的体会
的想法
搞了这么一通“实践观察”,也没啥惊天动地的发现。就是觉得,人呐,真是复杂的。别轻易给谁下定义,也别太相信表面的东西。
关键是啥?我觉得是真实和真诚。完全透明不可能,也没必要。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,尽量活得真实一点,对身边的人真诚一点,可能心里会更踏实些。至于别人怎么看,那是别人的事了。反正通过琢磨这事儿,我是这么提醒自己的。
就这么个过程,从看热闹到瞎琢磨,再到观察身边、反思自己,也算是我对“王力宏事件”的一点个人实践和记录。不一定对,就是自己的一点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