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也不知道咋回事儿,就又把光良那首老掉牙的《约定》给翻出来了。搁在播放列表里单曲循环了好几天,听着听着,还真挺感慨的,想起不少以前的事儿。
这首歌,讲真,旋律挺抓人的,歌词也直白。第一次听好像还是上学那会儿,就觉得挺好听,有点伤感,有点甜。那时候理解的“约定”,可能就是小情侣之间那种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的小承诺。
我的“约定”实践
后来自己也经历了一些事儿,才慢慢咂摸出点别的味儿来。记得刚工作那阵子,特别楞,跟一个哥们儿约说三年内,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做出点名堂来,到时候一块儿庆祝。听着挺中二的?但当时我俩都特认真,还煞有介事地击了个掌。
这“约定”现在看来挺虚的,啥叫“做出点名堂”?标准是都没定。但那会儿就凭着一股年轻气盛的劲儿。过程嘛别提了,真不是歌里唱得那么风花雪月。
- 找方向:刚开始跟没头苍蝇似的,啥都想试,啥都做不长。
- 遇到困难:碰壁是家常便饭,加班加到怀疑人生,好几次都想撂挑子不干了。
- 自我怀疑:看着别人好像都挺顺的,就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行,那“约定”是不是就是个笑话。
- 外界干扰:家里人催着稳定,朋友喊着出来玩,各种诱惑和压力,都得扛着。
那三年,真是熬过来的。有时候夜深人静,也会问自己图啥?好几次想给那哥们儿打个电话,说要不算了,怪累的。但每次拿起电话,又放下了。心里头总有个声音说,再坚持坚持,说好的事儿,不能就这么算了。
歌和现实的交错
这时候再听光良唱“说好的三年不见面,用我们的爱把时间留住”,虽然我那不是爱情,但那股子“要把时间留住”的劲儿,或者说想在时间里留下点啥的劲儿,是相通的。尤其是那句“这是我们的考验,我们的约定”,每次听到,心里都咯噔一下。
是,这就是个考验。考验你能不能顶住压力,能不能耐住寂寞,能不能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。这比啥都实在。
后来三年到了,我俩也没搞啥庆祝仪式,就找了个路边摊,喝了几瓶啤酒。谁也没问谁具体做出了啥“名堂”,就是碰了个杯,相视一笑,好像一切尽在不言中了。过程中的那些挣扎、坚持,才是这个“约定”的核心。
现在再听《约定》,感觉就不一样了。不光是情情爱爱,更多的是一种对承诺的理解,对坚持这个过程本身的体会。有时候,守住一个承诺,比承诺本身是啥更重要。光良这首歌,算是无意中记录了我自己的一段小实践,挺有意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