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也不知道咋回事,干活累了就想捣鼓点以前的老东西。那天收拾屋子,翻出来一张旧CD,一看,是周杰伦那张《叶惠美》。好家伙,这都多少年了。
放进电脑里,光驱咔咔响了一阵,总算是读出来了。也没按顺序,随便点了一首,正好是《梯田》。
重听《梯田》这感觉
刚开始听还有点恍惚,这调调,这念白式的说唱,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上学那会儿了。那时候就是觉得这歌挺特别的,跟别的歌不太一样。歌词里叨叨咕咕说了一大堆,小时候也没太听明白,就觉得旋律还行,有点乡村味儿。
现在再听,那感觉完全不一样了。可能是年纪大了点,经历的事儿也多了,这歌词听着就特别有感触。
歌词里的那些事儿他唱什么“家乡的爹娘早已苍老了轮廓”,还有那些对环境变化的抱怨,什么“破坏自然的生态会不会很累”,以前听着就是歌词,现在听着,感觉句句都戳在心窝子上。
这些年,自己老家那边变化也挺大的。以前出门就是田埂土路,现在好多都修成水泥路了,是方便了,但总觉得少了点歌里那种对过去的怀念,对环境变化的无奈,现在听懂了,也感受到了。
- 想起以前爬树掏鸟窝,现在树都没几棵了。
- 以前夏天晚上还能听见蛙声一片,现在安静得很。
- 歌里说“你们可能永远不能体会,显微镜底下的我们,会更现实更自私”,这话现在咂摸咂摸,真挺有味道。
自己动手写词这事儿
我记得当年好像有说法,这歌词是周杰伦等不及别人写,自己给包办了。那时候觉得挺牛的,一个唱R&B的,能写出这种关注农村、关注环境的词儿。据说后来还因为这歌拿了作词的提名?这事儿记不太清了,但确实挺让人意外的。
现在想想,可能正是因为是他自己亲身感受或者观察到的东西,写出来才那么真实,那么有力量。不是那种为了押韵硬凑的词儿。
实践感受
所以说,这回重听《梯田》,对我来说算是一次挺特别的“实践”。
过程大概是这样:
- 翻找:纯属偶然,在旧物里找到这张专辑。
- 播放:克服困难(老光驱),成功播放。
- 聆听:一开始是怀旧,听着听着就入了心。
- 对比:不自觉地把歌词和自己的经历、观察到的现实做对比。
- 思考:琢磨歌词背后的意思,以及为什么现在听感触这么深。
- 记录:觉得这感受挺难得,就想着写下来分享一下。
就是觉得,好歌真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。不同时候听,有不同的味道。这首《梯田》,当年听的是新鲜,现在听的是生活,是感慨。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