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琢磨刘德华那首《承诺》
记得,就汶川地震那会儿,他拉着一帮香港明星唱的,用的还是Beyond《海阔天空》的调子,他自己填的词。当时听着确实挺感动的,感觉大家心气儿都在一块儿。
前几天没事儿,又翻出来听了听,还看了看他后来自己独唱的版本。就想着琢磨琢磨,这“承诺”到底是个啥玩意儿。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
这让我想起前几年我自个儿身上的一件事儿。那时候瞎折腾一个小买卖,跟合伙人拍着胸脯互相保证,一定怎么怎么样,前景说得多好多
结果?真干起来,问题一大堆。 今天你觉得我做得不对,明天我觉得你瞎指挥。市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,大家心里就开始打鼓,当初那些豪言壮语,忘得一干二净。
不欢而散,亏得底儿掉。那段时间,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感觉“承诺”这俩字儿,特别虚。尤其是在困难面前,太容易碎了。
回过头再听刘德华这歌,特别是想到这歌出现的背景,还有他这么多年在圈里做的那些事儿,感觉又有点不一样了。
可能承诺这东西,不是说你保证了就一定能百分百实现,不出任何岔子。关键是那个态度,那个行动。 就像当年地震,那么多陌生人伸出手去帮一把,就像刘德华他们赶紧弄出这首歌来给大家打气。这本身就是一种行动,一种“我在这里,我关心”的表示。
说白了,可能真正的承诺,不是嘴上说得多漂亮,而是困难来了,你还在不在,你还愿不愿意伸手,哪怕只是帮一点点,或者只是表达一个姿态。
就像刘德华这个人,你看他混了这么多年,红了这么久,不光是唱歌演戏。很多人说他人品对前辈尊敬,对后辈提携,没啥架子。这也是一种长期的“承诺”,对他自己形象、对他事业的一种无声的承诺和坚持。
现在再听《承诺》,我琢磨的不再是那调子多熟,或者歌词是不是他写的,而是琢磨这背后那股劲儿。就是那种,明知道很难,但还是要去试一试,去做点啥的劲头。 这可能比一个完美的、从未被打破的承诺,来得更实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