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深夜“怕黑”实践记录
得,今儿个就来说说我最近琢磨的一件事儿,跟周华健那首老歌《怕黑》有点关系。也不是啥大事儿,就是自个儿的一些瞎折腾和体会。
事情是这么开始的。前几天,晚上睡不着,翻来覆去烙饼似的。不知道咋回事儿,就突然想起了这首歌。你说巧不巧?手机里刚好有,就顺手点开听了。
开始实践:找感觉
听歌有时候不光听个响儿,喜欢琢磨琢磨里面的味道。这回听《怕黑》,我就想试试,能不能真切地体会一把歌里说的那种感觉。毕竟年纪上来了,晚上有时候确实心里不太踏实。
- 第一步: 关灯。对,就把卧室灯全关了,窗帘也拉严实。就剩下手机屏幕那点儿微光。
- 第二步: 戴上耳机。得用那种能包住耳朵的,隔音好点儿,能把外面的杂音都去掉。
- 第三步: 单曲循环。就这一首《怕黑》,翻来覆去地放。
过程中的体验
刚开始,没啥特别感觉,就是觉得旋律挺熟悉的,周华健那嗓音还是那么有辨识度。但听着听着,尤其是一个人,在那么黑的环境里,那歌词就开始往心里钻了。
“怕黑……” 他就那么唱,简简单单两个字,但真能勾起你心里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。啥东西?就是那种,夜深了,周围啥动静都没有,你一个人醒着,脑子里就开始胡思乱想。有点儿孤单,有点儿慌,还有点儿对未知明天的迷茫。真有点儿意思。
我就跟着琢磨,为啥会怕黑?小时候怕,是怕黑咕隆咚里藏着啥怪物。现在长大了,不怕怪物了,怕的是可能是怕那种孤独感,怕那种全世界都睡了,就你一个醒着的无助。也可能是怕白天那些烦心事儿,在夜里被无限放大。
实践结果与感受
这么折腾了一晚上,也没真睡但好像对“怕黑”这俩字儿,有了点儿新的理解。它不单单是物理上的黑暗,更多是心理上的。是那种脆弱、需要陪伴、害怕不确定性的感觉。
周华健这歌,算是把这种挺普遍、但大家又不太好意思说出口的感觉给唱出来了。我这回“实践”,也算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,重新感受和确认了一下这种情绪。挺实在的,没那么多花里胡哨。
所以说,有时候听老歌,不光是怀旧,还能当成一次小小的自我探索。就这么简单听听,琢磨琢磨,也挺下次再有这种感觉,估计还会把这歌翻出来听听。就这么个事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