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beyond 光辉岁月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?了解创作背景感受音乐力量。

最近也不知道咋回事儿,就老是循环beyond的《光辉岁月》。以前年轻那会儿,就觉得这歌旋律带劲,听着热血沸腾的,尤其那句“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”,吼出来特爽。但那时候对歌词里头到底在讲理解得挺模糊的,就是跟着瞎哼哼。

这几天就有点不一样了。可能是年纪上来了点,经历的事儿也多了些,再听这歌,就琢磨出点别的味儿来了。我就找出耳机,把这歌翻来覆去地听。不开玩笑,就坐在那儿,啥也不干,就听。一遍又一遍,听家驹那有点沙哑又充满力量的声音,听贯中那标志性的吉他solo,每个鼓点,每个贝斯音符,都好像砸在心坎上似的。

琢磨歌词背后的故事

beyond 光辉岁月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?了解创作背景感受音乐力量。

听多了,我就开始琢磨,这歌到底写的是光听旋律带劲是一回事,但总觉得里面肯定有事儿。我就回忆,好像以前在哪儿看过点介绍,说这歌是写给曼德拉的。曼德拉是谁?干嘛的?好奇心上来了就得搞明白。

我就动手上网扒拉了一下,也没看啥特专业的分析,就找了些零零碎碎的资料,大概拼凑了一下:

  • 说是黄家驹他们当年去了趟非洲,好像是巴布亚新几内亚,亲眼看到那边因为战乱、贫困,老百姓日子过得挺苦的。
  • 回来之后,家驹又在报纸上看到了曼德拉的事迹,就是为了反抗南非的种族隔离,被关了好多年。
  • 家驹觉得曼德拉这精神,就是那种不服输、争取希望的感觉,跟他们beyond自己一路打拼过来的劲儿挺像的。
  • beyond 光辉岁月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?了解创作背景感受音乐力量。

  • 于是乎,就有了这首《光辉岁月》,算是对曼德拉的一种致敬,也是唱出那种对自由、平等的渴望。

搞明白了这些背景,再回头去听歌,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。“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”,不再只是放学铃或者下班号,好像是某种束缚解除的象征。“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,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”,这简直就是对种族隔离最直接的反驳!以前觉得特酷的歌词,现在听着就有点沉重,但又充满了力量。

联系自己的经历

咱普通人,没经历过曼德拉那种大风大浪,也没亲眼见过非洲的苦难。但是,生活里头,工作上头,谁还没点儿磕磕绊绊、觉得不公平的时候?有时候你吭哧吭哧干半天,结果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,不被认可,或者遇到些莫名其妙的条条框框,心里头那叫一个不是滋味。

就前段时间,我负责的一个小项目,本来挺顺的,结果中间硬是插进来一些乱七八糟的要求,来回折腾,搞得大家都很累,效果也一般。那会儿就觉得挺憋屈的,有点灰心。现在想想,这种感觉,虽然跟曼德拉经历的没法比,但那种渴望突破困境、希望得到公平对待的心情,是不是也有点共通?

beyond 光辉岁月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?了解创作背景感受音乐力量。

所以现在再听《光辉岁月》,它不光是一首好听的歌了。对我来说,它更像是一种提醒,提醒自己就算遇到点挫折,遇到点不顺心的事儿,也别忘了心里头那点对“光辉岁月”的盼头。生活嘛总得有点精神支柱不是?这歌,现在对我来说,就是这么个存在。每次听,都像是在给自己打气,告诉自己,坚持下去,总能看到点光

这就是我最近瞎琢磨《光辉岁月》的一点过程和体会,记录一下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