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28年过去,刘欢为甄嬛传写的红颜劫,究竟唱出了多少人心中的意难平?

要说国产剧能让人单曲循环十年的OST,甄嬛传的红颜劫绝对排得上号。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这首歌背后的刘欢,当时正处在“从歌手到音乐诗人”的转折点上。明明可以靠好汉歌的豪迈稳坐“乐坛一哥”,他却偏偏花了三个月,为一部还没播出的宫斗戏,写出了最婉约的“嬛嬛曲”。

去者加情愿刘欢

2011年的刘欢:不只会唱“大河向东流”

提起刘欢,很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1998年春晚的好汉歌——那时候的他,站在舞台上吼一声“大河向东流”,整个华语乐坛都跟着震动。可很少有人注意到,从弯弯的月亮的柔情,到千万次的问的苍凉,刘欢的歌从来不是“单一路线”。

去者加情愿刘欢

2011年,导演郑晓龙找到刘欢,请他为甄嬛传创作主题曲。那时候的刘欢,刚结束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主题曲录制,正琢磨着“怎么把老歌写出新味儿”。可甄嬛传的剧本一递过来,他就皱起了眉:“这不是简单的宫斗戏,是女人的命运交响曲。”

郑晓龙说:“我不要那种‘甜甜的’古风,要唱出后宫里‘笑里藏刀,泪里带刺’的感觉。”刘欢答应了,却没想到,这首歌成了他“创作周期最长”的一首——整整三个月,他把自己关在书房,翻遍了全唐诗,连做梦都在想“嬛嬛一袅楚宫腰”这句词怎么谱曲。

“去者已矣,来者何堪”:歌词里藏着整部甄嬛传

红颜劫的词是崔恕写的,但刘欢改了足足十七稿。最绝的是那句“去者已矣,来者何堪”,原本崔写的“去者不留”,刘欢划掉,改成“已矣”:“‘不留’太直白,‘已矣’才有‘无可奈何’的劲儿,就像甄嬛站在景仁宫的台阶上,看着那些死去的姐妹,心里知道‘再也回不去了’。”

他甚至在歌里藏了“剧透”。副歌第一句“金钗钿盒拿去不回”,对应的正是甄嬛剪掉青丝入甘露寺的情节;“山间幽兰独自开”是她在凌云峰的孤傲;“只留下一抹残妆与泪痕”,是最后见到皇上时的决绝。很多观众追剧时才反应过来:“原来刘欢早就把甄嬛的一生写成了一首歌。”

录音的时候,刘欢让妻子李娜在旁边听。唱到“红颜旧似故人归”时,李娜突然哭了:“这不是甄嬛的歌,是你自己心里的那股‘念旧’。”刘欢点点头,没说话,只是把声音压得更低——那声音里,有四十岁男人的沧桑,也有对“红颜易老”的感慨。

为什么十年后,我们还在听红颜劫?

2012年甄嬛传播出时,有人说红颜劫“太压抑”,没人会喜欢。可没想到,这首歌成了全网“最想单曲循环的OST”——KTV里有它的专属麦,短视频里有它的翻唱挑战,连小学生都会哼“嬛嬛一袅楚宫腰”。

为什么?因为它唱的不是“宫斗”,是“遗憾”。甄嬛得到过荣华富贵,也失去了纯元皇后、眉庄、果郡王;刘欢得到了华语乐坛的“终身成就奖”,也放弃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时间。我们听红颜劫,其实是在听自己的“意难平”——那些回不去的青春,那些错过的人,那些“去者已矣”的过去。

前几天翻到一条评论:“我奶奶最爱听红颜劫,她说这不是唱戏,是唱‘女人这辈子,谁不是为了谁‘情愿’过?’”突然就明白了,红颜劫之所以能火十年,不是因为它“好听”,是因为它“说人话”。刘欢用他那“讲故事的声音”,把后宫女子的“情愿”,唱成了每个人的“心事”。

后记:好的音乐,会让“去者”活在“来者”心里

如今的刘欢,很少再唱新歌,他说:“好的作品要像老酒,放得越久越香。”红颜劫就像他酿的那一坛酒,十年后打开,还是当年的醇厚——有甄嬛的泪,有刘欢的情,有我们每一个人的“意难平”。

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魔力:当“去者”已成为过去,总有一首歌,能让“来者”记住他们的故事。就像红颜劫里唱的“红颜旧”,旧的是岁月,不的是人心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