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打开优酷音乐版块,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:那个曾占据首页C位的“中国乐坛活化石”——刘欢,似乎已经很久没出现在推荐列表里了。
想当年,声生不息·宝岛季里,他抱着吉他轻哼橄榄树,专业点评里藏着岁月的沉淀;我们的歌第三季,他和那英飙高音,笑称“我们这把年纪,拼的就是稳”;就连中国新说唱这样的潮流综艺,他也能用“音乐要有真诚,技巧是为情感服务的”一句话,让浮躁的年轻学员静下心来。
可今年以来,优酷的首页不再有他的综艺动态,音乐板块也鲜少更新他的新内容。有人说“刘欢过气了”,也有人猜测“是不是和优合约到期了”。但果真如此吗?
其实,刘欢从没“消失”,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“创作”。有圈内朋友私下聊到过:“老刘现在几乎把时间全泡在北京的工作室,不仅在打磨暌违五年的新专辑,还带着几个00后音乐人做深度合作——他总说,现在的音乐市场太浮躁,得有人静下来做点真东西。”
这话一点也不夸张。从好汉歌到千万次的问,从弯弯的月亮到从头再来”,刘欢的每首歌,几乎都是“熬”出来的。当年录制弯弯的月亮,他在录音棚里待了整整三天,就为了找一个最自然的声音转音;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嘶吼,其实是刻意练出的“粗粝感”,他想让这首歌既有江湖气,又有人间味儿。
这样的人,怎么会轻易被“流量”裹挟?比起在综艺里重复“导师”人设,他更愿意花时间在幕后——帮新人改歌谱,一句一句抠细节;去民间采风,记录老艺人的唱腔;甚至在大学课堂里,免费教学生“怎么用音乐讲故事”。
记得他在声生不息里说过:“综艺是音乐的面子,作品才是音乐的里子。”优酷能和他合作多年,看的大概也正是这份“里子”。毕竟,在这个靠剪辑和话题博眼球的时代,像刘欢这样愿意“磨作品”“沉下来”的音乐人,才是最稀缺的。
所以啊,与其在热搜上找刘欢的名字,不如等等他的新专辑,或者留意优酷某个不起眼的“音乐幕后”栏目——说不定哪天,你会看到一个更真实的刘欢:穿着旧毛衣,抱着吉他,笑着说:“你看,这是我憋了两年的歌,想讲给你听。”
在娱乐圈这个“快消品”流水线上,刘欢就像一坛老酒,不吭声,但越品越有味。而他选择“消失”的这半年,或许恰恰是在告诉我们:真正的艺术,从不需要靠“刷存在感”来证明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