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的我是歌手舞台,成了很多观众心中“神仙打架”的代名词。但很少有人记得,那一年让节目组临时改赛制、让评委刘欢红了眼眶的,不是任何一位大咖,而是一个叫霍尊的年轻人,和他那首带着旧时光味道的卷珠帘。
当时22岁的霍尊,穿着一身素色长衫,站在聚光灯下像从古画里走出来的人。当他开口唱出“卷珠帘,是为谁不如不见”,整个演唱厅都静了下来。没人想到,这个顶着“京剧名家之子”标签、刚从大学毕业的男孩,会用这样一把“雌雄难辨”的嗓音,把一首中国风歌谣唱成了“时光机”。
镜头给到评委席时,刘欢正低头摘下眼镜,用手快速抹了抹眼角。这个见惯了大场面的音乐教父,在后台采访时坦言:“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,那旋律像一把小锤子,轻轻敲在心里最软的地方。”后来他在节目里反复提到:“霍尊不是在唱歌,是在‘说’一个故事,一个我们这代人快要忘掉的故事。”
很多人以为卷珠帘是首老歌,其实是霍尊19岁时在宿舍里“随手写的”。他说当时正听着爸爸的京剧磁带,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,突然冒出“幽幽岁月欲言又止的羞怯”这句词。旋律像流水一样跟着出来,他抱着吉他一遍遍改,连自己都没想到,这首歌会在五年后成为“现象级”的存在。
有意思的是,霍尊的嗓音成了这首歌的灵魂。他的声音既不属于传统的男声,也不是纯粹的女声,像少年变声期时被时光偷走了粗粝,留下一汪清泉般的干净。刘欢后来评价:“这种嗓音不是技巧能练出来的,是老天爷赏饭吃,里面有‘真东西’——那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,对自然和岁月的敏感。”
那场表演后,“唱哭刘欢”上了热搜,但更多人讨论的是:“为什么一首歌能让我们集体破防?”有人说是因为歌词里的东方美学,“旧地重游”的遗憾,“伊人不在”的怅然,像一幅水墨画,留白处全是情绪;也有人说是霍尊的“不卖弄”,他没有飙高音,没有炫技巧,只是像吟诗一样把每个字“捧”到你面前,像古人把酒言时的真诚。
如今十年过去,再听卷珠帘,还是会想起那个夜晚。当“啊~”的长音从霍尊嘴里出来时,好像真的看见珠帘晃动、烛影摇曳,看见千年前的月色下,有人欲言又止的深情。或许好的音乐从来不需要“解释”,它就像刘欢说的,“能敲到你心里软地方的东西,就是好东西”。
霍尊后来沉寂过,也争议过,但卷珠帘和他唱哭刘欢的那个夜晚,早就成了华语乐坛的一个注脚——注脚告诉我们,有些感动是不分时代的,就像老酒越陈越香,那些带着“根”的音乐,总能在某个瞬间,让时间停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