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唱功封神,为何书法却成了他“藏着掖着”的绝活?

在娱乐圈,刘欢是个特殊的存在。别人靠流量热搜立人设,他凭一首好汉歌能火三十年;别人炒作上综艺博眼球,他却抱着一沓讲义在中国好声音当“段子手导师”。鲜为人知的是,这位唱将界“定海神针”私下还有个“隐藏技能”——书法。毛笔在他手里不像工具,倒像_extension of his soul,写出的字既有文人气韵,又藏着满肚子故事。

刘欢章书法

从琴房到书桌:书法是刻在DNA里的“家族传承”

很多人不知道,刘欢的毛笔字可不是半路出家。他出生在天津一个书香门第,祖父是前清的秀才,写得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;父亲是大学语文教授,闲来最爱挥毫写诗词。小时候他家客厅不摆电视机,墙上常年挂着祖父写的朱子家训,书桌上除了乐谱,永远摊着墨汁未干的字帖。

刘欢章书法

“我小时候调皮,总把墨汁当颜料玩,结果浑身是黑被祖母追着打。但父亲不打他,只是递来一支小楷毛笔,说‘想玩墨?先照着灵飞经写一百遍’。”刘欢曾在一次访谈里笑着说,没想到这一写,竟写进了骨头里。大学主修法语的他,书包里总装着本兰亭序,上课记笔记不用钢笔,偏用毛笔写小楷,连法国老师都看懵了:“你的笔记像艺术品,但我看不懂啊!”

后来他进了娱乐圈,忙着写歌、演出,毛笔被塞进了箱底。直到2010年腰椎患病,医生强制他“卧床静养”,他才重新捡起这支“老朋友”。“不能动了,总得找事儿做。翻出祖父留下的砚台,墨锭还是小时候用的,磨出来的墨味儿一点没变。”那段时间,他每天从早到晚趴在书桌上临帖,从九成宫醴泉铭到祭侄文稿,连病房的护士都说:“刘老师写的字,比我们医院挂的标语养眼多了。”

墨色里的“性格”:他写的字像他的人,不张扬却有力量

见过刘欢书法的人,都说“字如其人,一点不假”。他的字没有明星书法常见的“网红体”花哨,也不刻意追求“书法家”的匠气,笔力沉得像他唱的歌,每一笔都有“老北京”的实在——起笔藏锋,不露棱角;行笔稳健,像踩了钉子;收笔含蓄,余味比弯弯的月亮还长。

2018年中国好声音录制后台,曾拍到过他给学员写“天道酬勤”的场景。他脱了演出时的西装外套,挽着衬衫袖子,右手握笔悬腕,左手按着宣纸,眉头微蹙,像在琢磨某个难唱的高音。写完“道”字最后一捺时,他顿了顿,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个小圆点,他笑着擦了擦汗:“这一捺没写好,跟唱千万次的问那个高音似的,差口气。”

他的书法里藏着不少“彩蛋”。去年给公益项目题词,他写的是“莫向外求”,落款特意画了个简笔笑脸,像跟他歌里唱的“天地悠悠”开玩笑;给朋友题写店名“陋室茶”,故意把“茶”字的木字旁写得歪歪扭扭,说“茶嘛,就得有点烟火气,不能太端着”。最绝的是他写歌词,抄从头再来时,“心若在梦就在”那几行字,笔锋忽重忽轻,像极了歌里的情绪起伏——唱到高潮时字迹飞扬,平静时又温润如水。

为何“藏着掖着”?他书法里的“人间清醒”

作为娱乐圈里“不务正业”的典型,刘欢的书法却很少上热搜。有人问他“为什么不办个书法展”,他摆摆手说:“我是唱歌的,字写得好不好是重要的是写着高兴。”在他看来,书法是“给自己留的呼吸口”,不是用来博眼球的工具。

“有一次我在后台练字,有粉丝跑过来说‘刘老师您能给我签个名吗?’我指指刚写的‘宁静致远’,说‘你看这个字算不算签名?’粉丝乐了说‘这比签名值钱!’”刘欢说起这事就笑,“其实书法跟唱歌一样,都是‘心里有,才能手里有’。我见过太多人把字写得跟印刷体似的,但没有魂儿,那不如打印一张。”

他甚至“拒绝”被贴上“明星书法家”的标签。“书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,不能因为我是个唱歌的,写几个字就成‘艺术’了。要真论起来,我写得还不如我祖父的小保姆——她老人家每天洗衣服的间隙,都能在石头上刻几个字,那才叫功夫。”这股子“人间清醒”,比他唱的好汉歌还让人服气。

从凤凰于飞的婉转到重头再来的豪迈,刘欢用歌声唱尽人间百态;从楷书的工整到行书的流畅,他用笔墨写尽岁月沉淀。在这个人人争当“顶流”的时代,他偏安一隅,把书法当成最私密的“老友”——不张扬,不炒作,却比任何标签都更鲜活,更让人记得住。

或许正如他自己写的:“字是纸上歌,歌是空中字。”真正的才华,从来不需要喧哗,自会带着时光的温度,悄悄住进人的心里。下次再听刘欢唱歌,不妨想想——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沉稳,或许就是他砚台里,磨了三十年的墨香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