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相声师傅是谁?这位捧哏大师的音乐课,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趣事?

说到刘欢,大多数人脑海里 first jump 出来的,要么是好汉歌里那声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要么是弯弯的月亮里温柔到骨子里的吟唱。作为华语乐坛的“活化石”,他的嗓子、他的情怀、他的音乐素养,早就成了几代人的记忆。但你敢信吗?这位“音乐巨匠”年轻时,竟然在相声舞台上“摸爬滚打”过,还正经八百拜过师傅?

这事儿说出来,估计连很多资深乐迷都得愣一下——刘欢?说相声?师傅又是谁?

今天咱就扒一扒,这位“跨界大佬”和相声圈的渊源,还有他那位让圈内人竖大拇指的师傅。

刘欢相声师傅是谁

从音乐厅到相声团:刘欢的“另类”青春时光

要想明白刘欢为啥会去学相声,得把时钟拨回上世纪80年代初。那时候的刘欢,还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一个普通大学生,白天抱着谱子琢磨和声对位,晚上却爱溜达到北京的曲艺场子,听侯宝林、马三立的老段子,一口京腔里全是“相声味儿”。

您可能会问:学音乐的,怎么爱上相声了?这其实得归功于当时的“曲艺热”。改革开放后,传统曲艺迎来复苏,北京曲艺团、天津曲剧团的演出场场爆满,年轻人也以会说段相声为“时髦”。刘欢本身就有“语言天赋”,一口地道的北京话,模仿人物惟妙惟肖,加上他本来就爱琢磨节奏感——这不跟相声的“说学逗唱”天生就对路吗?

转折点发生在1983年。当时刘欢还在大学期间,被北京曲艺团的一个老师看上了,觉得这小伙子“嗓子亮、脑子活、有悟性”,推荐他去曲艺团试试。抱着“多学一门本事没坏处”的想法,刘欢走进了曲艺团的排练厅,正式拜了师。

他的师傅,可不是一般人:捧哏大师常宝华

说到刘欢的相声师傅,名字说出来可能比他的曲艺老师更响——常宝华。

对,就是那位和马季搭档、上过无数次央视春晚、以“捧哏”功夫著称的相声大师。常宝华出身相声世家,是“常氏相声”第三代传人(爷爷常连安、大伯常宝堃、三伯常宝霖、哥哥常宝霆,全是相声圈的大腕),自己不仅说相声,还创作过帽子工厂如此照相等经典段子,是真正能“台上台下都能打”的角儿。

常宝华为啥会收刘欢这个徒弟?据圈内老人回忆,一次偶然的机会,常宝华去学校看演出,正好赶上刘欢主持节目,一开口那股子机灵劲儿,再加上字正腔圆的咬字,常宝华当场就说:“这孩子,是说相声的好苗子!”

后来刘欢正式拜师,常宝华没让他捧哏,反而教他“说”和“逗”。为啥?因为常宝华看出,刘欢身上有股子“不服输的劲儿”——学东西快,但总想“琢磨点自己的东西”。比如传统相声讲究“死口活说”,刘欢却总琢磨“能不能加点音乐元素?把节奏感再强化点?”常宝华非但不批评,反而鼓励他:“艺术嘛,就得敢闯敢试,你这么想,就对了。”

相声“课”没白上:刘欢的音乐里,藏着相声的“密码”

可能有人好奇:说相声对唱歌到底有啥用?刘欢自己后来在采访里说过一段话,特别实在:“相声教我‘控场’,也教我‘留白’。你听我唱歌,节奏不会乱,气口不会崩,这就是相声练的;还有歌词的‘包袱感’,比如好汉歌里的‘大河向东流’,那个‘咿呀儿哟嘿’,就是从相声的‘抖包袱’里化出来的——得让观众有期待,听了觉得‘过瘾’。”

这话可不是吹。仔细琢磨刘欢的歌,确实有不少“相声基因”:歌词的叙事感强,像千万次的问里“我们不能做沉默的朋友”,句句有画面,这跟相声的“讲故事”一个理;舞台上的即兴互动,比如演唱会跟观众调侃,反应快、接得住,这都是说相声练出的“临场反应”。

甚至有人发现,刘欢主持节目时,偶尔会冒出几句相声的“贯口”,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上解释诗词背景,那语速、那节奏,活脱脱是个“说书人”。这大概就是常宝华当年说的:“艺术是通的,你把相声的‘根’扎深了,干啥都有‘魂’。”

结语:跨界的人生,总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喜

现在再回头看“刘欢的相声师傅是谁”这个问题,答案不仅是“常宝华”三个字,更是一段“老艺术家提携年轻人”的佳话,是一段“传统艺术滋养跨界人生”的故事。

刘欢后来的路我们都知道:成了华语乐坛的标杆,用音乐陪伴了无数人的青春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在他年少轻狂时,相声舞台上曾留下过他的身影,相声师傅曾为他点亮过一盏灯。

这大概就是艺术的魅力吧——你永远不知道,今天学到的一点点“另类”本事,明天会在哪个领域发光发热。就像刘欢常说的:“别给自己设限,人这一辈子,好玩的事儿都在‘尝试’里藏着呢。”

下次再听刘欢的歌,不妨多留个心:那旋律里的节奏,那歌词里的故事,说不定还真藏着相声的“密码”呢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