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首场演唱会的“璐璐”,究竟是谁?

1987年的北京,夏天还没褪去燥热,中央音乐学院的小礼堂外却挤了一群人——他们穿着的确良衬衫,提着录音机,手里攥着皱巴巴的门票,小声讨论着:“今天刘欢的演唱会,真的能开吗?”

刘欢的第一场演唱会璐璐

那时谁也没想到,这个刚留校任教的年轻人,会在后来成为华语乐坛的“活化石”;但更少人知道,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里,藏着个叫“璐璐”的名字。不是嘉宾,不是工作人员,甚至不是台上的主角,却成了刘欢后来无数次回忆里,“最软的那块注脚”。

25岁的刘欢,站在“未知”的舞台上

刘欢的第一场演唱会璐璐

1987年的刘欢,25岁,在中央音乐学院教音乐史,课余偶尔写写歌、给电视剧唱主题曲。他刚为电视剧便衣警察唱完少年壮志不言愁,磁性又野性的声音跟着电台传遍大街小巷,可“开个人演唱会”这事,对他来说还是个“妄想”。

“当时哪敢想啊?”多年后刘欢在访谈里笑,“一场演唱会要多少钱?音响、场地、宣传……我们这帮玩音乐的,兜里比脸还干净。”但偏偏有群“不靠谱”的朋友撺掇他:“你声音这么好,就该让更多人面对面听见!”

朋友找来了学校的小礼堂,凑了点钱印了300张门票,连海报都是手绘的——刘欢抱着吉他站在中间,下面歪歪扭扭写着“刘欢独唱音乐会”。他记得清楚,开场前半小时,台下还空着三分之一的座位,他躲在后台搓着手,手心全是汗:“万一没人来,多丢人啊?”

就在这时,礼堂门口传来一阵骚动。一个扎马尾辫的女孩挤进来,怀里抱着束野花,扬着声音喊:“刘欢!我来了!”

是璐璐。

璐璐是谁?为什么成了“定心丸”?

璐璐不是什么大人物,是刘欢大学时的学妹,比他低两级,在作曲系。她总扎着高马尾,说话脆生生的,爱跟着刘欢去琴房,听他弹弯弯的月亮的demo。

“璐璐特别能‘捧场’。”刘欢后来回忆,“我上课讲中外音乐史,她坐第一排;我在琴房练声,她搬个凳子外面听;连我在学校食堂打饭,她都要端着盘子坐我对面,说我今天唱的长城谣气口不对。”

1985年刘欢毕业留校,璐璐也跟着他混迹各种音乐活动。刘欢写不出歌时会烦躁,璐璐就拽他去未名湖边:“你听听,湖水都在给你伴奏呢!”刘欢嗓子疼不想练声,璐璐就把保温杯塞到他手里:“喝了!我给你买的胖大海!”

所以这场“草台班子”演唱会,璐璐是第一个“铁杆观众”。她抱着束向日葵——刘欢最喜欢的花,挤过人群跑到后台,把手里的票拍在他胸口:“我坐中间第三排!你唱得不好,我可不给你鼓掌!”

她的声音脆生生的,像颗小石子砸进刘欢心里紧绷的弦。他突然笑了,心里的慌乱全散了:“行,唱不好你就嘘我!”

台上的光,台下的璐璐,和那束向日葵

演唱会开始了。刘欢穿上唯一的白衬衫和牛仔裤,抱着吉他走上台。台下稀稀拉拉的掌声,让他有点不自在,他低头看琴键,看到台下中间位置,璐璐冲他使劲挥手,怀里那束向日葵的黄,在灯光下晃得他眼睛发酸。

他开口唱少年壮志不言愁,第一个音出来就破了音——台下有笑声,璐璐却站起来,拍着手喊得最大声:“刘欢最棒!刘欢最棒!”

那声音像开关,一下子把刘欢的魂喊回来了。他忘了紧张,忘了只有300个观众,抱着吉他唱得投入:“几度风雨几春秋,风霜雪雨搏激流……”唱到高音时,他看到璐璐踮着脚,眼睛亮晶晶的,像盛满了星星。

中间休息,刘欢躲在后台喘气,璐LU端着杯温水挤进来,把向日葵往他怀里一塞:“唱得不错!就是那个高音还能再高点!”刘欢接过花,花瓣蹭到他手背,软乎乎的,他突然鼻子一酸:“万一……万一后面唱砸了怎么办?”

璐璐瞪他:“你唱得再砸,也比外面那些‘假唱’的强!我信你!”

这句话像颗定心丸。第二场演唱会,刘欢放开嗓子唱,从心中的太阳到千万次的问,唱到台下掌声雷动,璐璐站在椅子上,拍得手通红,冲他喊:“刘欢!你火了!”

没有“火”,但至少“不砸”。这场只有300人的演唱会,成了刘欢音乐生涯的起点。后来他有了更大场地的演出,成了“歌坛大哥大”,可每次唱少年壮志不言愁,他总会想起1987年的那个夏天,想起扎马尾的璐璐,和她怀里那束被灯光晒得暖洋洋的向日葵。

璐璐后来去哪儿了?

刘欢不止一次在采访里提过璐璐:“我生命里出现过很多贵人,但璐璐不一样,她是陪我‘熬’出来的。”

后来有人说,璐LU去了国外,成了作曲家;也有人说,她留在了北京,当了音乐老师;还有人说,她其实只是刘欢青春里一个“模糊的符号”,被他记了许多年。

真实的答案,或许连刘欢自己也不清楚。但重要的是,璐璐出现过,在他最懵懂、最忐忑的时候,用一束向日葵和一句“我信你”,给了他站上舞台的勇气。

就像后来的刘欢在歌里唱的:“天地悠悠,过客匆匆,潮起又潮落……”有些名字,或许会被时光冲淡,但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暖,会成为支撑一个人走得更远的光。

所以,如果有人问你“刘欢第一场演唱会的璐璐是谁?”——她不重要,重要的是,那个叫刘欢的年轻人,曾经为了“不辜负”这样的温暖,在音乐的路上,走了那么远,那么久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