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跟着刘欢唱了半辈子生僻字,你真的会读对几个?

要说华语乐坛里“最会教人认字”的歌手,刘欢绝对能排进前三。他的歌就像一本会唱歌的新华字典,旋律往那儿一摆,歌词里的“拦路虎”就全冒了出来——有的你以为认识,实则读错了音;有的你连见都没见过,跟着他哼了两遍居然就记住了。

小时候听好汉歌,“大河向东流哇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”,总觉得“参”就该读cān,毕竟“参加”“参考”都这么用。可我爸摇着头说:“不对,在这儿得读cān,跟‘参考’的cān不是一个意思。”我翻出字典一看,果然,“参”有三个读音,cān、shēn、cēn,在“参北斗”里,是“星参北斗”的古读,指星辰交错。后来再听刘欢唱这句,他特意把“参”字拖得长长的,带着种江湖豪气,好像真的看见了星辰在天上摆出阵仗。

要说最让人“望而生畏”的生僻字,还得是蜀道难里的“噫吁嚱”(yī xū xī)。这三个字连在一起,像一声从喉咙里挤出的惊叹,把李白对蜀道险峻的惊呼全托了出来。第一次听刘欢唱这首歌时,我盯着字幕反复确认:“这真的是汉字吗?怎么念起来像唱歌?”后来才知道,“噫吁嚱”是古蜀地的感叹词,相当于现代的“我的天啊”“乖乖”,但刘欢唱得又比“我的天啊”有味道——他不是单纯念这三个字,而是把音调压得低沉又悠长,像在山洞里回声,唱得人心里直发紧。

刘欢的生僻字

你可能会问:“生僻字这么难,刘欢为什么非得唱它?”其实这和他对音乐的较真分不开。他曾在一个采访里说:“唱歌不是瞎吼,字音不对,情感就歪了。”比如从头再来里“心若在梦就在”的“梦”,很多人拖长音时喜欢发“mòng”的音,可他坚持读“mèng”:“‘梦’是心里的期盼,得读得踏实,像踩在地上一样。”凤凰于飞里“旧梦依稀 往事迷离”的“依稀”,这两个字本身不生僻,但刘欢唱时会刻意把“依”字咬得轻些,“稀”字拖得缓些,好像真的看见了隔着烟雨的往事。

更绝的是,刘欢总能让生僻字“活”起来。几年前他在经典咏流传里唱登鹳雀楼,明明是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”这种小学生都会背的诗,他却指着“鹳”字说:“这个字很多人会读‘guàn’,其实应该读‘guàn’——鹳雀是一种鸟,鹳雀楼就是看鸟的楼。”说着他还模仿了鹳鸟拍翅膀的样子,逗得观众哈哈大笑,可“鹳”字的读音,就这么记住了。

有人说:“跟着刘欢唱歌,不仅能学会几首歌,还能认识半本字典。”这话不假。他唱的生僻字从不是“为了生僻而生僻”,而是藏着文化的根。将进酒里的“将”读qiāng,是请你喝酒的客气;花木兰里的“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”的“朔”(shuò),是北方的寒风;关山月里的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”的“关山”,是古代戍边将士的乡愁……这些字,离开了歌词,可能永远躺在字典的角落里,可一旦被刘欢唱出来,就成了带翅膀的文化使者。

下次再跟着刘欢唱歌时,不妨慢下来听听那些“不认得的字”。它们不是让你卡壳的“难题”,而是刘欢藏在旋律里的“彩蛋”——是提醒我们,汉字有温度,音乐有力量,当这两者相遇,连最生僻的字,都能唱进人的心里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