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,刘欢的好汉歌一响还是会让人热血沸腾?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?加班到深夜,拖着灌了铅的身子走出办公楼,冷风一吹,突然想起小时候趴在电视机前跟着爷爷哼“大河向东流”,那调子像根火柴,“嚓”一下把心里的疲惫点着了。又或者跟朋友在KTV,总有人抢着点好汉歌,麦克风的咆哮声盖过伴奏,唱到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时,整个包厢都在晃,好像下一秒就要掀翻屋顶。

刘欢的好汉歌听后的感受

说起来,这首歌早在1998年就跟着央视版水浒传火了,算算到现在,二十六年过去。流行歌能火三年就算奇迹,可好汉歌怎么就像后院的酒,越存越香?前几天我翻出老版水浒传重看,片尾曲一响,还是得跟着抬一下下巴。你要问为啥?大概是因为刘欢那嗓子,把“好汉”俩字唱成了活生生的人,而不是纸上的英雄。

第一次听这首歌时我大概十岁,只觉得“嘿,嘿,嘿,嘿”的吼声痛快,跟电视里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宋江一样,有种“管你是谁,老子不服就干”的横劲儿。长大后再听,才听出里头的细腻。开头“大河向东流啊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,调子是平缓的,像梁山泊的船在雾里慢慢划,刘欢的声音像老船夫,带着岁月的沙哑,又藏着沉稳的力量。等到了“水里火里不回头”,突然拔高,像船猛地撞开浓雾,阳光一下洒在甲板上——这哪是唱歌,分明是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肝胆都揉进了调子里。

刘欢的好汉歌听后的感受

后来才知道,这首歌刘欢只用了二十分钟就写完,连谱带词一气呵成。有人说他“随便哼哼都是经典”,可哪有那么随便?你看他唱“路见不平一声吼,该出手时就出手”,没有花腔,没有转音,就是干干净净的爆发,像武松在狮子楼那一拳,拳拳都打在人心上。现在有些歌技巧拉满,却像裹了糖衣的药片,听着甜,咽下去才发现没滋味。可好汉歌不一样,它就像咱老家灶台上的粗瓷碗,看着糙,捧手里却烫心,盛着的全是江湖气。

更绝的是,这首歌里藏着中国人的“侠”字。不是金庸小说里白衣飘飘的侠客,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暴脾气,是宋江聚义厅的担当,是李逵劫法场时的不管不顾。“杀尽不平方罢休”,听着像口号,可细想哪个年代没有“不平”?二十多年前下岗潮里,多少人听着这首歌咬着牙挺过来;现在年轻人卷到凌晨,也会在耳机里循环这几句,给自己打气。刘欢唱的不是好汉,是藏在每个人心里的那股“不服输”的劲儿。

刘欢的好汉歌听后的感受

前几天刷到条视频,广场舞大妈跳好汉歌,领头的阿姨拿着扇子当扑刀,跳到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时,一群人突然停住,对着镜头叉腰笑。底下评论说:“我妈六十多了,还敢跟广场上的年轻人吵架,说这是‘好汉精神’。”你看,一首歌能跨过年龄,把大妈的倔强、小伙子的冲动、老一辈的回忆串在一起,哪里是普通的流行歌,分明是刻在DNA里的文化密码。

有人说现在的歌“千篇一律”,可好汉歌还在。大概因为它不是用来“听”的,是用来“活”的——高兴时吼两句,憋屈时哼两句,就像老朋友拍拍你肩膀说:“怕啥,天塌不下来。”所以下次当你觉得累了,不妨打开这首歌,跟着刘欢吼一嗓子。你听,那风里飘着的,哪是旋律啊,是梁山泊的日头,是一辈辈中国人的骨头,烫着呢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