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一句“心里有把尺”,赵雷的视频里藏着多少普通人的歌?

最近后台总有朋友私聊:“你看了刘欢点评赵雷的视频吗?那感觉,比听一首新歌还戳人。” 我点开时还以为会是“大师论道”式的专业剖析,没想到65岁的刘欢,戴着那副标志性黑框眼镜,靠在录音室沙发里,对着屏幕里的赵雷现场视频,突然就笑了出来,指着副歌的某个小节说:“你听,他这里没飙高音,但每个字都像在往人心里钻——这小子,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要什么。”

一、当学院派撞上山野派:刘欢的“意外”共情

说起刘欢,脑子里蹦出的总是千万次的问的恢弘、好汉歌的豪迈,是国家级音乐教授的身份,是舞台上用气息和技巧掌控一切的“定海神针”。而赵雷呢?背着吉他唱成都的民谣青年,带着烟火气的口音,歌词里的“玉林路”“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”,像极了我们每个普通人的青春切片。

刘欢点评赵雷视频

按说这两个人,隔着音乐世界的“楚河汉界”,本不该有太多交集。可偏偏,刘欢在某个后台的随机播放里,点开了赵雷三年前某个音乐节的现场视频——没有修音,没有乐队烘托,就一把吉他,他蹲在舞台边,唱南方姑娘时跑调了半个音,自己还挠着头笑。

刘欢看完,沉默了十秒,才开口:“你们发现没有?很多人唱歌是想‘征服’听众,赵雷是想‘邀请’你进他的生活。他的调子飘,但他的脚是踩在实地上走路的。” 这句话,瞬间把我想起了第一次听理想时的场景——在那个被KTV里的高音炮轰炸到麻木的夜晚,突然听见一个声音说“理想今年你几岁了”,像被朋友在深夜拍了下肩膀,回头一看,是他。

二、被刘欢点破的“不完美”:赵雷的“笨”才是真聪明

视频里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:刘欢反复回放赵雷唱画的片段,说他“每个气口都留得刚刚好,像在跟人聊天,说到动情处自然就哽咽了一下”。有人弹幕问:“刘欢老师就不觉得他技巧生涩吗?” 刘欢摆摆手:“技巧是什么?技巧是为表达服务的。你看他唱鼓楼,明明可以咬字更清晰,偏要带着点含混,那不就是醉酒后靠在栏杆上,跟朋友絮叨往事的样子吗?这种‘不完美’,才是他最厉害的技巧。”

突然想起之前有乐评人批评赵雷“音域窄,变化少”,可回头看看,那些传唱度高的歌,哪首不是靠最简单的旋律、最真的一句话?成都的“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”,理想的“理想永远都年轻,你终究也还年轻”,少年锦时的“我跳上我的跑车就出发”——没有华丽的转音,没有复杂的编曲,就是像邻居大叔坐在楼下摇椅上,慢悠悠地跟你讲过去的事。

刘欢说:“现在太多人琢磨怎么‘惊艳’听众,赵雷琢磨的是怎么‘记得住’。就像木匠做家具,有人雕花雕到指尖破皮,有人就盯着木头的纹理,顺着它的性子来——前者是展示手艺,后者是让这家具能陪你过几十年。” 这话说完,我再看弹幕,满屏都是“终于有人把赵雷说明白了”“原来我喜欢的不是歌,是那份真实”。

三、为什么我们都需要“赵雷式”的歌?

有网友留言说:“每次生活乱成一团糟,就听赵雷的歌,好像被他轻轻抱了一下。” 刘欢点评时提到这一点,眼睛亮了:“对,他的歌有‘抚慰感’。但这种抚慰不是糖水,是像冬天捧着一杯热茶,烫嘴,但暖到心里。他会说‘理想被扔了随风飘散’,也会说‘只有生活不可辜负’——他不骗你,痛苦是真的,但生活也是真的。”

这大概就是赵雷视频里最动人的地方:他不藏着不掖着,开心时就笑,难过时就哽咽,跑调了就挠头笑一下,继续唱。就像我们每个普通人,在地铁里挤到皱巴巴的衬衫,加班到深夜的泡面,和朋友吵架后红了的眼眶——这些鸡零狗碎的瞬间,被他写进歌里,就突然有了光。

刘欢最后总结时说:“音乐有时候不用那么‘高’,能接住地气,才能让人心里有根。赵雷这把‘尺’,量的是生活,量的是人心,这比任何技巧都珍贵。”

说真的,看完那个视频,我把赵雷的歌单又翻出来循环了一遍。在信息爆炸、节奏飞快的今天,我们好像越来越习惯“精致”——修饰过的嗓音,设计过的人设,完美到不像真的舞台。可刘欢用一句“心里有把尺”,点破了我们藏在心底的渴望:我们想要的,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“神作”,而是能让我们在某个瞬间,突然想起自己是谁、从哪里来的“真实的声音”。

或许,这就是好音乐最该有的样子:它不追求取悦所有人,只懂那几个在深夜里,需要被轻轻说一句“我懂你”的人。而刘欢的这份点评,与其说是在评价赵雷,不如说是在提醒我们:在追求技巧和流量的时代,别忘了心里的那把尺——它量得出好坏,也量得出人心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