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两点的书房里,刘欢刚结束工作,习惯性地划开手机相册。屏幕顶端弹出一组“那年今日”的提醒——2010年,他在工人体育场举办个人演唱会,视频片段是千万次的问副歌部分,他穿着一身黑色演出服,头发被汗水浸透,右脚还踩着半高跟的舞台靴(为了个子够高,音响师临时垫的,那年他45岁,已经有点微胖)。
“嗨,这唱的是啥玩意儿?”他笑出声,手指在屏幕上放大,皱着眉看自己仰头嘶吼时微微走调的高音,“那时候嗓子是真敢造啊,一天排练十个小时,连着唱三场也不觉得累。现在?哼两句就得喝水。”
视频里的“刘欢”,和屏幕前的刘欢,是同一个人吗?
这条被翻出的演唱会视频,只是刘欢“刘欢视频宇宙”里的一粒尘埃。从1987年北京亚运会直播里一曲亚洲雄风初露锋芒,到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;从我是歌手里戴着棒球帽、弹着吉他唱千万里的“摇滚老炮”,到综艺里随手一段花腔就惊艳全场的“教学案例”——刘欢的视频,几乎是华语乐坛40年的浓缩影像史。
但他很少看这些。“看多了会‘找不着北’,”刘欢曾在一档访谈里说,“视频里的‘我’,是彼时的观众、当时的情绪、那时的状态,但创作者嘛,永远盯着的是‘下一个’。”
可这次,他停了。视频里唱到“千里的路啊若是只属于我”时,他看到自己突然停下脚步,对着台下挥手——那天演唱会下着小雨,台下的观众自发打开手机闪光灯,像一片晃动的星海。“你看,他们举着牌子上写着‘刘欢,我们陪你一辈子’,”他指着屏幕角落一个模糊的身影,那是他的妻子,卢璐,“那天她坐第一排,一直举着DV,录了全场。”
他点评的从来不是“唱功”,是“活法”
“很多人问我,看自己年轻时的表演,会不会觉得‘没以前好了’?”刘欢在一次音乐分享会上说,“其实我更在意‘当时的自己,是不是在用真心’。”
比如他点评自己1993年春晚好人一生平安的视频:“那时候嗓子正巅峰,现场直接升key,录完下来,同化妆师李小姐帮我卸妆,手一直抖——不是累的,是唱得太‘满’,满到心都空了。”
点评2018年歌手里爱的一生:“你们可能没注意到,我唱第二遍副歌时,有个‘泣音’。不是刻意设计的,是想到我父亲。那年他刚走,我总觉得他还在台下听。音乐这东西,有时候是‘说给别人听’,其实是‘说给自己听’。”
他最常“吐槽”的,是2010年演唱会上那首蒙娜丽莎的眼泪。“唱摇滚就唱摇滚嘛,非要在中间加一段美声转音,结果唱到一半,伴奏没跟上,我直接清唱了三十秒——台下观众愣是没鼓掌,都在等我‘救命’。现在想想,还挺‘虎’的。”
为什么我们爱看“刘欢点评刘欢的视频”?
大概因为在他的点评里,看不到“完美神话”,只有“人味儿”。
他会说“当年那件演出服,是我和师弟在秀水市场淘的,200块,还砍了价”;会说“好汉歌录了17遍,导演急得直跳脚,我说‘等会儿,我想想李逵走路是啥样’”;甚至会自嘲“现在看我是歌手,头发掉得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”。
但更动人的,是他从视频里提炼出的“音乐观”。
“有年轻歌手问我,怎么才能唱好歌?我让他回去看自己十年前的视频,‘看看那时候你的眼神,是不是比现在更亮?’”刘欢说,“对音乐人而言,视频不是‘过去的证据’,是‘初心的镜子’。你问我为什么还留着那些老视频?因为我怕有一天,我会忘了当年那个在录音室里,为一个音符磨到天亮的自己。”
凌晨三点半,刘欢关掉手机,窗外的天色已经泛白。他拿起桌上的水杯,里面泡着胖大海——这是十年前嗓音出了问题后,医生让他天天喝的。“嗓子不比当年了,但心还热乎。”他笑了笑,“明天还有录音,说不定,能录出个‘不一样的自己’吧?”
你看,真正的艺术家,从来不怕老。因为每一次回望,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