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刘欢开始点评自己的歌,他说了什么连歌迷都没听过的事?

说起刘欢的歌,谁的青春里没有几段旋律?好汉歌的豪迈一吼,让多少人对梁山好汉心生向往;弯弯的月亮里那声温柔的叹息,又牵动了多少游子对故乡的思念;凤凰于飞的婉转悠扬,更是成了不少人KTV里的“挑战曲目”。作为华语乐坛的“活化石”,刘欢的歌火了三十多年,可您有没有想过:当这位唱遍大江南北的歌者,面对自己那些深入人心的作品时,他会说什么?是满意当年的青涩,还是藏着没说过的遗憾?

刘欢点评刘欢的歌曲

最近翻到一段刘欢早年接受采访的旧影像,有记者问他:“您的歌里,哪首您自己最满意?”刘欢没直接回答,反而笑着反问:“你觉得呢?这问题问我,就像问父母哪个孩子最好,哪能说得清。”但聊到千万次的问,他眼神忽然认真了:“这首歌其实挺‘冒险’的。”原来,1990年拍北京人在纽约时,导演冯小刚希望主题曲能既有西方歌剧的恢弘,又有中国人内心的挣扎,刘欢琢磨了半个月,把咏叹调的唱腔和流行音乐的旋律糅在一起,连自己心里都没底:“那时候国内没人这么试过,怕听众接受不了,觉得‘这唱的都是啥’。”没想到播出后,这首歌火得一塌糊涂,甚至成了后来很多歌手“中西结合”的范本。刘欢说:“现在回头看,有时候突破舒适区,反而能让歌长出翅膀。”

说起弯弯的月亮,很多人觉得这首歌充满了诗意的温柔,是刘欢“抒情担当”代表。但刘欢在采访里透露,这首歌从作曲到演唱,藏着他和李海鹰老师的“较真”。“海鹰写这歌时,旋律非常简单,就‘弯弯的月亮,小小的桥’这几句,我当时想,就这么唱,会不会太‘平’了?”刘欢回忆,他和李海鹰反复改了七八稿,加进了气声和转音,尤其是那句“岁月啊你带不走那段愁眉”,他刻意放慢了节奏,像是在对着月亮自言自语,“不是为了让它‘好听’,是想让每个听歌的人都能想起自己心里的‘那弯月亮’——可能是故乡的老屋,可能是初恋的人,可能是回不去的童年。”他还笑着说,有次在商场听到阿姨们跟着哼这首歌,她们甚至不用看歌词,跟着旋律就能晃着脑袋唱,那一刻觉得:“歌没白写,它长在大家心里了。”

刘欢点评刘欢的歌曲

要说最让刘欢“耿耿于怀”的,可能是从头再来。2000年前后,这首歌成了很多下岗工人心中的励志战歌,可刘欢却很少公开提起。“这首歌承载了太多人的眼泪,”他语气里带着沉,“唱的时候,我总在想象那些站在人生路口的人,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句鼓励,更是‘你还行’的底气。”当时录这首歌,他拒绝了华丽的编曲,就用最简单的钢琴伴奏配自己的声音,“就像拍肩膀一样,得实实在在的。”后来有观众写信说:“刘老师,我听了您的歌,明天就去摆摊了。”这句话让他觉得:“音乐有时候比语言更有力量,它能扶人一把。”

聊到自己的歌,刘欢总说“它们不是我的,是大家的”。比如好汉歌,他承认当年唱“大河向东流啊”时,根本没想那么多,就是“跟着感觉吼”,可这首歌后来成了春节联欢晚上的“定海神针”,“每年有人唱,有人听,甚至小孩都会跟着‘嘿、嘿、嘿’,说明它和老百姓的心贴着呢。”他还开玩笑说:“现在听自己年轻时的录音,总想‘回到过去掐自己一把——这高音怎么破的?’不过那时候的劲儿,现在可找不回来了。”

刘欢点评刘欢的歌曲

有歌迷问他:“您还会写新歌吗?”刘欢笑了笑,指着墙上的吉他说:“这把吉他陪了我三十年,只要琴弦还在响,故事就还没讲完。”他没说“永远”,也没说“不写”,就像他的歌一样,是悠悠的岁月,是沉沉的责任,也是实实在在的生活。

其实刘欢点评自己歌的样子,不像一个“巨星”,更像一个拿着旧相册的长辈,翻着一页页泛黄的旋律,笑着说:“你看,那时候我们多敢试,多用心。”或许这就是好歌的秘诀:不为讨好谁,只为把心里的那句话,唱成能走进心里的那首歌。下次再听刘欢的歌,不妨多听一句——那些歌里的故事,藏着他对音乐最真的热爱,也藏着一代人最浓的乡愁、最深的遗憾,还有最倔强的“从头再来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