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一首从头再来,为什么30年后听依然让人泪目?

总说好歌能穿越时间,可什么样的歌,能让不同年代的人听了都心头一颤?是华丽的编曲?还是炫技的唱腔?刘欢的从头再来好像都不是,它甚至连一句副歌都不够“抓耳”,可偏偏在最普通的旋律里,藏着能让无数人红了眼眶的力量。

1997年冬天,北京街头的梧桐叶落得格外早。电视里反复播放着下岗工人的故事:四十多岁的汉子坐在车间门口抽烟,烟蒂堆了一地;女工用红布包着下岗证,回家路上走得一步三晃。那是个“阵痛”的年代,改革浪潮推着每个人往前走,可有人被冲到了沙滩上,迷茫得看不清方向。

就在这时候,刘欢的声音响起来了。没有激昂的口号,没有刻意的煽情,就像邻家大哥在耳边慢慢说:“心若在梦就在,天地之间还有真爱;看成败人生豪迈,只不过是从头再来。”歌词简单到像大白话,可每个字都砸在心窝上——是啊,失败了怕什么?日子总能过下去,只要心里的那口气还在。

刘欢演唱的歌从头再来

很多人不知道,这首歌的作词人陈涛写它时,自己正经历着低谷。“当时身边朋友有创业失败的,有感情受挫的,我觉得‘从头再来’这四个字,不是喊给别人听的,是喊给自己听的。”后来刘欢看到歌词,当场就说:“这歌必须唱,得用最真的声音唱。”

怎么才算“最真”?刘欢的嗓子天生带着“故事感”,醇厚又带着韧劲,像陈年的老酒,越品越有味道。录音时他特意放慢了速度,每一个字都咬得特别实在,“心若在”三个字,他加了轻微的气声,像是先叹了口气又把力量提起来——那种无奈又不服输的劲儿,一下就唱进了歌里。

后来这首歌传遍大江南北,下岗工人把它当成“主题曲”,街头巷尾的录音机里放的、工厂车间里哼的,都是这几句简单的旋律。有老工人回忆:“那时候每天下班,骑自行车路过工友家,听到里面放从头再来,就停下来站一会儿。不是觉得多好听,是觉得,有人在跟我们站一起。”

时间一晃快30年,这首歌好像“过时”了。现在的年轻人听着“从头再来”,可能会想起被裁员时的心慌,考研失败后的自我怀疑,或是创业失败时躲在被子里哭的夜晚。21岁的小张说:“去年我实习丢了offer,在地铁里循环听了这首歌,突然就不觉得天塌了——刘欢唱‘看成败人生豪迈’时,我好像看见那个在地铁站里哭的笨蛋,正在慢慢擦干眼泪站起来。”

是啊,好歌从不怕时光。它不会因为时代变迁失去力量,反而会在不同人的生命里,长出新的意义。它像一个老朋友,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拍拍你肩膀,说:“别怕,再来一次。”

前阵子有媒体采访刘欢,问他从头再来算不算自己“最成功的作品之一”,他想了想说:“我唱的哪首歌是真的‘成功’呢?只要有人听了歌,觉得日子还能过下去,那就够了。”说这话时,他眼睛里的光,和30年前在录音室里一模一样——那种对音乐的敬畏,对人的共情,从来都没变过。

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,何尝不是一首“从头再来”?跌倒了爬起来,走错了再拐个弯,日子不就是在起起落落里往前走的吗?就像刘欢唱的那样,只要心里的梦还在,只要还敢迈出那一步,什么时候“再来”都不晚。

此刻,如果你正站在某个路口,不知道往哪走,不妨再听听从头再来。或许你会发现,让你泪目的从来不是歌本身,而是歌里藏着的——那个不管多难,都愿意“从头再来”的自己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