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短视频平台,总有一些名字像老朋友一样,在屏幕那头笑着跟你打招呼。刘欢欢就是其中一个。没有神颜加持,没有顶级资源,她扎着松散的高马尾,戴着一副有点旧的金丝眼镜,说话时嘴角总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笑,却偏偏在几年间从“公司小文案”变成了百万粉丝追更的“治愈系美食博主”。
你可能会问:现在网红圈不都靠颜值、搞剧情、玩流量密码吗?刘欢欢这样“平平无奇”的普通人,怎么就火出圈了?
一、没人想看的“家常菜”,凭什么成了千万人的“精神慰藉”?
刘欢欢的美食视频,初看甚至有点“土”。
她的厨房不是精心布置的网红棚,而是挂着围裙、堆着杂粮的普通家用厨房;她的食材不追求稀奇,土豆、白菜、鸡蛋、面条,都是菜市场最常见的那几样;她的教程不搞“5分钟搞定大餐”的噱头,而是慢慢洗菜、切菜,一边颠勺一边念叨:“今天试试妈妈教的红烧肉,火候一定要小,不然肉会硬……”
有回她做番茄鸡蛋面,水开了急着下面,结果手滑把整把面都倒进去,捞出来时坨成一团。她举着碗里“惨不忍睹”的面,对着镜头皱眉:“完了完了,这下要被我妈笑‘大厨翻车’了。”没成想,评论区炸了——“这不就是我下厨的真实写照吗?”“我以为只有我会这样!”“赶紧出个‘抢救坨面条’的教程!”
说到底,刘欢欢没做过任何“流量密码”,却精准踩中了普通人最朴素的共鸣点:我们都想在忙碌的生活里,吃一顿热乎的家常菜;我们都想在屏幕前看到“不完美”的真实,而不是精修过的“完美人设”。
后来她才说:“一开始我也焦虑,看别人拍美食都精致得像杂志,我拍得像‘厨房事故现场’,要不要也买打光板、学剪辑?直到有天有个粉丝留言:‘欢欢,你做的饭跟我奶奶做的一摸一样,看着就安心。’我才明白,大家要的不是‘完美’,是‘真实’。”
二、拒绝“人设崩塌”:她为什么敢在镜头前“露怯”?
网红圈最怕什么?是“人设崩塌”。
有人为了维持“美妆博主”人设,连素颜都不敢见人;有人为了保持“健身达人”形象,偷偷点外卖炸鸡。但刘欢欢偏要反着来。
她会拍一期视频,标题直白地写着:“感冒了,懒得做饭,煮碗速冻饺子凑合一下。”画面里她穿着睡衣,头发乱糟糟,吸溜着饺子,鼻涕泡都快出来了:“别笑!生病就该好好吃饭,哪怕是速冻的。”
有次品牌方找她推广一款“进口高端面粉”,她试用后觉得口感太硬,不适合做家常饺子,直接在视频里说:“这面吧,烤面包可能还行,但包饺子容易坨,大家平时吃饺子面,还是选普通中筋面更划算。”品牌经理脸都绿了,她却收到了更多粉丝私信:“欢欢敢说真话,太靠谱了!”
“人设是给别人看的,生活是给自己过的。”刘欢欢说,“我知道有些网红靠‘装’能火一阵子,但粉丝又不是傻子,你真心待他们,他们能感觉到。就像邻居家的姐姐,偶尔手忙脚乱,偶尔犯懒,但做的饭就是香,大家自然爱往她家跑。”
这种“不装”的底气,反而让她的人设立住了——她不是遥不可及的“博主”,是你身边那个会做饭、会犯傻、会偷偷哭鼻子,但总能笑着把日子过好的普通女孩。
三、从“百万粉”到“ sustainable ”:网红的生命力到底是什么?
如今,刘欢欢的粉丝早就破了百万,广告邀约接到手软,但她没像有些博主那样急着“割韭菜”,甚至推掉了不少“快钱”合作。
有粉丝问:“欢欢,为什么不接那些推广费很高的减肥茶?你身材这么好,推肯定火啊。”她当时正在揉面团,手上沾着面粉,笑着说:“我奶奶说过,‘吃的东西,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’。那些减肥茶,我自己都没敢喝,怎么能推荐给大家?”
她把精力花在“深耕内容”上:开始拍“妈妈的厨房”系列,跟着学做小时候吃的糖糕、腊肠;发起“粉丝厨艺挑战”,教大家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有温度的饭;甚至开了直播,不带货,就坐在厨房里边做饭边跟粉丝聊天,有人问她“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”,她笑着说:“哪有平衡?每天忙得脚不沾地,但想到有人因为我的视频,愿意走进厨房给家人做顿饭,就觉得值。”
都说网红是个“青春饭”,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。但刘欢欢好像找到了“不老秘方”——她不把自己当成“网红”,而是“内容创作者”。就像她自己说的:“流量会变,但人对‘温暖’‘真实’的需求永远在。只要我还在认真做饭,还在用心记录生活,就总有人会愿意停下来,看看这个烟火气的小厨房。”
写在最后:你看,原来“普通”本身就是一种力量
打开刘欢欢的视频,你很少看到焦虑的“内卷”,很少听到贩卖的“焦虑”。她的世界里,最珍贵的是妈妈教的做饭技巧,是粉丝分享的生活小确幸,是厨房里飘出的热气腾腾的人间味。
就像有人评论的:“看刘欢欢的视频,就像冬天喝了一碗热汤,从胃里暖到心里。原来我们普通人,不需要多么耀眼,只要认真把日子过好,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。”
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:刘欢欢凭什么能火?凭的不是运气,不是套路,是那份“把普通人当朋友”的真诚,是“把家常饭做出温度”的用心,是“拒绝迎合、坚持本心”的勇气。
你看,在这个追逐“极致”的时代,“普通”本身,原来就是一种最珍贵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