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我们常说刘欢是"音乐教父",但哪个原创作品,才是他藏在二十年时光里的"白月光"?

在娱乐圈,"经久不衰"是个被用滥的词,但提到刘欢,你很难找到更贴切的形容。当好汉歌的旋律响起,中年人会跟着哼唱"大河向东流",年轻人能在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席上听到他标志性的"欢式"幽默——可我们似乎总盯着那些被大众反复咀嚼的"代表作",却忘了他真正的底牌:藏在岁月褶皱里的原创作品。

刘欢最好的原创

1987年,电视剧便衣警察筹备主题曲,导演林汝为找到28岁的刘欢。那时他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,留着当时不多见的披肩长发,抱着吉他唱了几句demo,导演眼睛就亮了。可没人想到,这个年轻人会改掉原本的歌词,把"青春啊青春"的直白,换成"几度风雨几度春秋,风霜雪雨博激流"的沉郁。后来他自己在采访里说:"这歌不能是喊口号,得让观众看到陈 Pending的脊梁——那种藏在平凡里的倔强。"

正是这首少年壮志不言愁,让刘欢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。但鲜少人知,这首歌的旋律雏形,其实是他在琴房给学生上课时即兴弹的"小调",原词是"人生啊人生,不过是一场梦"。他盯着剧本里陈 Pending的照片,突然觉得不对:"这不是梦,是活生生的挣扎。"于是推翻重写,才有了后来让无数人热泪盈眶的"金色盾牌,热血铸就"。

刘欢最好的原创

如果说少年壮志不言愁是刘欢与时代共振的起点,那1990年的弯弯的月亮则是他向"流行音乐"交出的第一张"考卷"。当时香港乐坛刮着"粤语歌风潮",内地音乐人要么模仿,要么追逐港台潮流,可刘欢偏要写"故乡"——不是大张旗鼓的思乡,是"童年的阿娇摇着船,唱着那古老的歌谣"的温柔。

作曲老师李海鹰后来回忆:"欢哥拿着词哼了半天,突然说'这旋律得像水一样,不能太满'。"所以编曲里,他用吉他分解和弦打底,加上笛子点缀,连刘欢的演唱都刻意压低了嗓子:"别人问我为什么不用标志性的高音,我说月亮是弯的,太高就飘了。"

这首歌后来火遍大江南北,甚至被香港歌手改编成粤语版。但在刘欢看来,真正的意义在于:"证明我们自己的音乐,不用踩着别人的台阶也能站住脚。"

时间快进到2003年,刘欢突然推出了一张实验性专辑值得一去。里头的从头再来和我亲爱的,和他以往的风格判若两人。前者没有激昂的高音,只有钢琴伴奏下的呢喃:"人生不过是从头再来,哪怕跌倒,哪怕尘埃";后者则是用意大利语演唱的艺术歌曲,旋律里甚至带着几分"不近人情"的克制。

有人问他"为什么不写点流行的",他指着乐谱上的标注:"你知道这首歌我写了多久?前奏的三个和弦,我磨了三个月。别人说'刘欢你太轴',可原创就是'轴'——它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,是你心血熬出来的汤,火候差一分,味道就全散了。"

后来才知道,那段时间他父亲病重,他白天在医院照顾,晚上躲在琴房写歌。从头再来的歌词,其实是父亲反复说的话:"人这一辈子,谁没个坎?爬起来,继续走。"

这些年,我们总把刘欢放在"导师""前辈"的位置上,却很少有人说:他其实是个"固执的原创匠人"。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到从头再来,从弯弯的月亮到非洲的草原,他的每一首原创里,都藏着对音乐的敬畏——不是为流量写歌,不为奖项创作,只为"心里那团火"烧着了,就 nono 地写出来。

回到开头的问题:刘欢最好的原创作品是哪一首?或许答案已经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,当你在深夜听到千万次的问时能想起,那个留着长发的年轻人,曾在琴房里一遍遍地改着歌词;当你在好声音听到他说"音乐是走心的东西"时能明白,这句话他守了四十年。

说到底,真正的"最好",从来不是某一首具体的歌,而是刘欢用几十年告诉我们的事:原创,就是要在时代的洪流里,守住心里的那轮弯弯的月亮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